“奥地利文学在中国”2023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稿件来源:德语学院 图片来源:德语学院

2023-10-03

日前,由我校主办的奥地利文学在中国”2023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举办。会议以奥地利文学在中国——中国与奥地利文学中的迂回为议题。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奥地利萨尔茨堡大学、意大利帕维亚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复旦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国内外十余所高校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展开了热烈的研讨和学术交流。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副书记丛明才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中奥两国已携手走过了50余载春夏秋冬,伴随着两国关系多层面、多方位的发展,中奥人文领域的交流也在日渐频繁,不断深入。新时代给中国学者的奥地利文学研究之路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和任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征程也使外国语大学和从事人文社会学科的学者肩负起崭新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发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作用,努力加强具有中国特色、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建设,实现中奥文明互学互鉴,为解决人类问题积极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奥地利中心主任Carlos Peter Reinelt博士在欢迎辞中向会议主办方及专程参加研讨会的中外学者表达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希望能够通过大会主旨报告、分组交流发言等环节,使中奥文学、文化交流碰撞出新的火花,赋予中奥文学研究新的内涵和范式。

此次会议共设两个分会场,与会专家学者紧扣议题,畅所欲言。会议从文学、哲学、社会学、译介学等多个角度探讨了迂回主题在奥地利文学中的具象表达与其连接中国文学的跨文化意义,反映了中奥两国友好交往的百年历程以及当代全球视野下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除了对奥地利经典文学和当代作家进行讨论之外,奥地利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如马丁·布伯与中国文学”“中国道教哲学与彼得·汉德克的《圣山启示录》”“里尔克在中国的接受”“苏珊·万托赫在中国的流亡书写”等主题,也成为本次会议的一大亮点,为中奥两国文学文化交流搭建了思想和精神桥梁。其中我校刘颖教授在会上所做的题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中国文学”的学术报告,引发了与会学者的热烈讨论。

奥地利文学在中国的接受史已经跨越了百余年,促进了中奥两国的文化交流。早在20世纪上半叶,奥地利知名作家如施尼茨勒、茨威格和里尔克就被介绍到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越来越多的奥地利作家如格里尔帕策、霍夫曼斯塔尔、卡夫卡、约瑟夫·罗特等纷纷进入中国读者的视野,当代文学中的托马斯·伯恩哈德、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和彼得·汉德克更是中国文学界关注的对象。中奥两国文化的合作与发展离不开学术界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在各位学者的不懈研究和紧密合作下,相信中奥两国在文学、文化领域的交流将迎来更为广泛的发展和新的局面。(付天海)

责任编辑:邴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