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人工智能时代多语种数字人文创新研究论坛

稿件来源: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 图片来源: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

2025-11-16

1114-16日,由我校主办,辽宁省新文科数字人文创新实验室、中国东北亚语言研究中心、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科研处、学科发展规划处共同承办,《外语与外语教学》编辑部、《数字语言文学研究(英文)》编辑部、译国译民集团、南京大学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共同协办的人工智能时代多语种数字人文创新研究论坛暨多语智能数字人文研究专委会筹备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近150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字人文研究前沿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本次论坛以“人工智能时代多语种数字人文创新研究”为主题,共举办10场主旨报告、1场主编论坛、2场研究工作坊和7场分论坛,聚焦大模型、多语种处理、语料库建设、机器翻译、数字人文方法论等前沿议题,旨在推动语言学科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探索数字人文在多语种语境下的创新路径。我校副校长刘风光,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本次论坛还启动了多语智能数字人文研究专委会筹建工作,对汇聚数字人文领域学界智慧,构建开放、协作、创新的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

副校长刘风光在致辞中表示,学校将持续支持数字人文领域研究,深化跨学科平台建设,推动多语种语言资源开放共享,加强“人文+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拓展国际学术合作网络,努力打造具有东北亚区域特色的数字人文研究高地。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杨文地在致辞中介绍了研究会的发展情况,阐述了数字人文对外语学科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内容带来的变革,他期待本次会议在热烈研讨和思想碰撞中凝聚共识,共同擘画数字人文新的研究蓝图。

主旨发言环节邀请了美国阿拉巴马大学、我校启航学者刘迪麟教授、澳门大学李德凤教授、国防科技大学易绵竹教授、北京大学苏祺教授、中南大学仲文明教授、香港理工大学刘康龙教授、新疆大学冯志伟教授、曲阜师范大学秦洪武教授、西安外国语大学汪顺玉教授和我校邓耀臣教授等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各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文化和翻译等领域多语种数字人文创新研究展开了深入交流,充分展现了多语种数字人文研究领域的前沿视野与跨学科活力。工作坊环节,上海外国语大学雷蕾教授和国防科技大学原伟教授围绕技术工具的研发与应用进行专题分享与交流。

七场分论坛同时举行,主题涵盖语言教育教学、人工智能时代翻译研究、数字人文话语分析以及数字人文语言研究等方向,充分展示了本次大会多领域、多维度的学术探索。主编论坛环节,傅敬民、胡加圣、李德俊、常少华、孙颖、邓耀臣、柴红梅和陈艳平八位主编围绕数字人文领域的论文选题、写作与发表展开交流;主编们结合各自期刊的办刊特色与审稿标准,从选题方向、研究设计和学术规范等方面提供了切实而专业的指导。

我校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抢抓新一轮人工智能发展机遇,乘势而上、聚势而为,以数智赋能为引擎,全面推进教育改革创新,加大多语种+区域国别、多语种+人工智能等七大领域涉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贡献大外力量!(刘翔)


责任编辑:邴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