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学科发展规划处 图片来源:学科发展规划处
2023-06-13 次
根据学校主题教育调研工作总体安排,6月13日上午,校长刘宏深入英语学院开展“关于我校新文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创新路径”专题调研。副校长刘风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等调研组成员及全校9个二级学院负责人参加了调研。副校长刘风光主持会议。
会上,英语学院院长吕春媚、俄语学院党总支书记梁小楠、国际艺术学院院长林则军、商学院院长刘乃忠、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章彦分别从各学院调研全国外语类院校新文科建设案例情况出发,分析了典型案例对我校新文科建设的启示。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对二级学院提出的问题给予积极回应,并对学校深入开展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教务处处长张国强认为我校新文科建设正处于持续发力、行稳致远的阶段,建议继续强化价值引领为主体,国际化和数字化为驱动力的“一体两翼”建设理念,以优化专业结构、提升课程质量、创新培养模式“三维并举”为路径加强新文科人才培养,特别是要以“三进”工作为抓手,加强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强化价值引导,并开展跨学科跨院系跨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协同培养。
研究生处处长彭文钊认为我校应坚持新文科建设理念,培育国际政治语言学、多语种数字人文、翻译和国际传播、区域和国别研究等交叉学科方向,建设与其知识体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与跨学科师资队伍,实现新文科育人目标。创新“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提升新文科背景下研究生学术创新与实践创新能力。
学科发展规划处处长夏洋在分析全国外语院校获批的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认为我校新文科建设应立足现有多学科优势,通过目录外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培育,推进文文融合和文理融通的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加快培养“一精多会、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李凡认为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紧密围绕以“数字化、多元化、跨学科”为核心的新文科建设。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导向,突出核心价值观引领,使学生深植家国情怀。通过国际交流项目的开展,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世界格局和世界眼光的人才,提升学生的全球胜任力。通过有目的性的学科交叉融合,开展“外语+”人才培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技术赋能。
人事处处长赵勇认为新文科建设过程中的学科交叉,不是简单的存量重组,而应该是交叉后的增量建设。交叉学科的运行需要师资资源重组并做好制度层面的保障。
校长刘宏根据调研汇报内容及提出的建议,就学校深入开展新文科建设提出五点要求。一是加大新文科建设项目和案例培育力度,推进我校特色交叉学科领域新文科建设。要求各二级学院高度重视新文科项目培育工作,推进外语学科与非外语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并遴选体现我校特色和优势的新文科建设案例,通过案例培育着力加强国际传播、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和国别研究、涉外法制等领域新文科建设。二是以新文科建设和交叉学科建设为引领,全方位提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重点加强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导师队伍建设、课程群建设,引导研究生导师开展跨学科创新研究,指导具有跨学科属性的高质量学位论文,以新文科建设为抓手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是以价值引领为目标,大力推进专业优化和课程改革,努力提升育人实效。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价值引领,要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前提,协同新文科建设、一流专业建设、一流课程建设、一流名师培养,着力培养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四是深入推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版本“三进”工作,与时俱进更新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我校在《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材编写上取得的新文科建设成果,立足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全过程。院长和副院长要深入课堂听课,各语种授课教师定期观摩课程并开展研讨,提高授课效果,提升学生用多语种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五是要重视提升教师的国际胜任力。要高度重视适应新文科建设要求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引培具有跨学科教育背景、跨学科研究能力和跨学科思维的高层次人才,支持组建跨学科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提供条件支持各学科教师赴国内外访学,鼓励教师多赴企业参加调研和实践,支持教师参与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语言服务和学术支持活动,以高水平的国际胜任力师资队伍培养学生的国际胜任力。
调研坚持问题导向,边调研、边学习、边整改、边落实,及时总结问题清单、提出举措办法、明确整改时限,对部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立知立行立改,收到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的理解和认识,增强了践行初心使命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通过与二级学院、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掌握了新文科建设的前沿信息,全面梳理了学校新文科建设的现状,明确了学校新文科建设的薄弱环节,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寻找解决。(夏洋 邹积华)
责任编辑:邴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