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科研处 学科发展规划处 图片来源:科研处 学科发展规划处
2024-07-04 次
7月伊始,庆祝大连外国语大学建校60周年系列学术活动相继开展。7月4日,在学校学科建设周之际,校庆学术活动以第三届明阳湖学术论坛拉开帷幕。论坛以“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新质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外语学科建设发展的趋势、挑战和机遇。明阳湖论坛包括主论坛、东北三省一区国别与区域研究学术论坛、高级别科研项目论证会、新时代外语期刊建设论坛、《外国语》第六届语言学青年学者论坛等系列学术活动。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金莉、王克非,王文斌教授、文秋芳教授,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张绍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东南大学王启龙教授,扬州大学俞洪亮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束定芳教授,南京大学杨金才教授,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宁一中,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等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高级别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校长刘宏,副校长刘风光、张国强,原副校长常俊跃,党委常委、党政办公室主任杨慧,以及学校相关部门院系负责同志、相关学科教师代表参加了论坛开幕式。
论坛开幕式上,校长刘宏以“融合”“创新”“特色”“传承”四个关键词,重点介绍了大连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在推进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她指出,学校促进外语与非外语学科文理融通与交叉融合,打造高水平跨学科、跨语言、跨文化多语种学科团队;创新学科发展和组织模式,积极开展跨学科有组织科研,采取学院抓学科+跨学科学科团队建设的模式;凝练东北亚国家语种学科专业群建设特色,打造面向东北亚区域知识生产与知识创新的东北亚国家语种学科专业群和高水平跨学科团队;设立青年教师发展校长基金专项,完善学科队伍中青年教师培养机制,传承校内外老一辈外语人的家国情怀、学术品格和学术成果。她强调,本次明阳湖论坛面临外语学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新质生产力的背景下,将探索新时代外语学科的新质发展方向和路径。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金莉从教育部基础学科系列“101计划”出发,深入探讨了外语学科在国家战略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她指出,外语学科作为人文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至关重要。面对外语学科在“101计划”中的缺席,她呼吁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提升外语学科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科地位。首先,全体外语人需要在社会和学术舞台上积极发声,展示外语学科的社会价值和对国家战略发展的贡献。其次,外语毕业生应通过在各自领域的优异表现,证明外语学科培养人才对社会的重要性。她还呼吁将外语学科发展纳入国家战略,确保外语学科在人工智能时代占有一席之地。她特别强调了阅读中外经典的重要性,提倡为学生创造更多阅读中外经典的机会,以促进外语学科的新质发展。
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许钧探讨了新时期学科建设应该关注的六种关系:一是处理好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关系,他强调了青年人才培养对未来学科发展的重要性,高度认可大外提出的学科专业群概念,认为是破解当下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之间矛盾的重要举措。二是处理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学术自主创新的关系,强调应该在学科逻辑理论创新基础上服务国家需求。三是处理好有组织科研和兴趣驱动研究的关系,进行自下而上、有兴趣驱动的有组织科研。四是处理好主流学科方向和特色学科方向的关系。五是处理好社会影响和学术共同体内部影响的关系,强调在当今时代应该更注重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和影响。六是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国际拓展的关系,外语教育对国际一流大学和学科建设,推进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合作具有重要作用。七是处理好引进与内部培养的关系,对于年轻人才的成长来说内部培养更重要。
北京外国语大学讲席教授王克非分别从“外语学科发展的阶段”“外语学科的人才培养”“AI为外语学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外语学科与国别区域研究”等四个方面阐释了自己的观点。他提出,外语学科发展处于新的阶段,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现阶段外语人才虽然不是紧缺人才,但是高端国际化外语人才还是处于紧缺状态,加强课程、教材和师资建设,利用AI赋能外语教育,是外语学科新质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面对AI技术的冲击,外语学科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比较视角,能够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高端人才。外语教育学增设为二级学科标志着外语教育迈入新发展阶段,外语教育可以使学生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国别区域研究不但要培养外语通的人才,还要加强培养特色,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多元角度培养高端外语人才。他强调,外语教学的巅峰已经过去,但是外语学科的巅峰还在前方,我们全体外语人任重道远。
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重点探讨了“对AI时代外语教育发展的两种对立观点”“教育变化的本质特征”“AI时代外语教育面临的独特挑战”三个话题。文秋芳教授指出,目前关于AI时代外语教育存在革命派和改良派两种思想,她更赞成改良派思想,即AI能对外语教育产生深刻影响但不会产生革命。她进一步指出,教育变化的本质特征属于改革,教育的发展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教育的发展需要守正创新,既要坚持优良传统,又要勇于创新。她强调,AI确实能为外语教育带来重大变化,但同时也带来了五项独特挑战,包括异化了外语学习过程的本质、不承担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责任、难以凸显交际的文化性、难以为即时交际提供帮助、忽视了外语教育的人本性,因此新时代外语教育需要用好AI这把“双刃剑”。
浙江工商大学特聘教授张绍杰在发言中聚焦回答三个关键问题,即外语学科新质发展的内涵是什么?外语学科的价值何在?外语学科如何以学科价值为导向促进新质发展?他提出外语学科新质发展的内涵在于顺应时代需求,以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其关键是回应社会和学界的关切,重新认知外语学科价值;凸显外语学科的价值,并以学科价值导向实现发展。新质发展的内涵体现为从一种“质态”转向一种新的“质态”。基于对目前外语学科“质态”及其价值问题的剖析,他提出外语学科的价值体现在沟通、借鉴、传播的社会文化价值。他认为外语学科新质发展的路径具体包括:通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参与国际事务和竞争突显其价值。他重申了以学科价值为导向推动外语学科新质发展是外语学科走出困境的可行路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教授从外语教学的“三高”即“高科技”“高质量”和“高效能”三方面分别探讨了外语教育如何实现新质发展。首先,“高科技”是指借助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手段,开辟外语学科发展的新视野和新领域。其次,“高效能”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全球事业和专业本领;提升教学理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资源共享。最后,“高质量”是指培养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国际传播能力和“四新”能力。外语人需要坚持守正创新,用外语服务“四新”;以语言为载体,以专业为依托,将大学外语教育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有机结合。
副校长刘风光主持开幕式。
六位专家围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外语学科建设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路径发表真知灼见,为新时代、新起点和新阶段的外语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外语学科的内涵发展、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具有针对性、前瞻性、可行性的路径和建议。5日上午,还将有来自8个学校的多位专家作主旨报告。(刘翔)
责任编辑:邴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