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教务处 图片来源:教务处
2011-06-16 次
由教务处、组织人事部、工会联合主办的我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决赛于6月11日上午8:00在三号教学楼录播教室和312教室拉开帷幕,经过激烈角逐,最终日本语学院王猛、俄语系李珮获得外语组一等奖,应用英语学院孙钰、德语系张岩、软件学院朴慧淑、英语学院喻冬获得外语组二等奖,德语系姜新丽、韩国语系李岩、日本语学院沈阳、软件学院于达、公共外语教学部强薇如、法语系陈娟获得外语组三等奖;文化传播学院李大博获得非外语组一等奖,软件学院刘鑫、汉学院郝玲获得非外语组二等奖,经济与管理学院谢风媛、计算机教研室郭旭、国际艺术学院张妍、体育教学部宋颖达获得非外语组三等奖。
本次大赛共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各教学单位按照教务处的工作部署,于本学期四月至五月,在本系部内分别组织了初赛,共有19位青年教师在初赛中崭露头角,被推荐参加学校决赛。历时近两个月,全校2007年以来参加工作的130余名教师全部参加了此次活动,通过基层的初赛过程,广大年轻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总结与反思,并通过比赛形式得到全面锻炼,促进了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 本届教师大赛决赛阶段共分外语组和非外语组两个组别,参与比赛课程门类是最为丰富的一届。外语组涉及了专业外语精读课程、外语会话课程、专业外语视听说课程、二外英语课程、日韩语强化课程等,非外语组包含了管理类、汉语言文学类、工学类、艺术类、体育类等课程。 与前两届青年教学比赛相比,本次大赛突出的特点有:第一,参赛教师与往届青年教师比赛相比年轻化。在各院系选送的19名决赛教师中,最小的24岁,平均年龄28岁;第二,教学方法多样化。决赛评审专家认为,参赛年轻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比赛集中体现了我校青年教师较高的教学水平,如外语组教师运用了传统听说法、翻译法、交际法,也进行了内容依托方法和任务型教学法,非外语组教师采用了探究式、研究式等方法;第三,多媒体手段普及化。比赛中,参赛教师大量使用教学课件,利用课件播放了对话、电影(电视剧)片段、歌曲片段等,使教学内容具有较强的现代感;第四,教学内容现代化。在讲课中,年轻教师能够根据教材基本内容,增加了符合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富有趣味性,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强了课程的时代特征,体现青年教师“敢于尝鲜”的优势。 本次大赛评委会的构成比较全面,包括学校教质会特聘专家、教质会普通专家、省级教学名师、基层单位主管教学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领导。为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评委会实行计分与协商相结合的评分制度,并采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后总和再取平均分的计分方法。 学校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的成功举办,大大促进了我校青年教师彼此之间的业务交流,加快了培养高水平青年教师队伍的步伐。在比赛中优秀的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并在大赛的过程中精心设计运用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深入体会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教学相长过程,大胆尝试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彼此融合。同时,也反映出广大青年教师在如何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如何使用探究式、学习式教学方法、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如何掌控课堂节奏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在教学比赛之后教务处还将继续推出一系列针对青年教师的培训及座谈活动,使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教学方法、教学研究等方面得到深入的指导,从而提高青年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韩烁)
责任编辑: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