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组织人事部 图片来源:组织人事部
2011-07-04 次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90华诞之际,我校庆祝建党90周年暨2009-2011学年度“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隆重举行,学校领导柳振万、孙玉华、李宝章、张守鹏、朱公巍,院长助理徐浩特、杨峻峰出席了大会,全体教工党员、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大会。我校各民主党派主委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会议。大会由党委副书记李宝章主持。
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开始,两名学生党员代表向大会献词,他们回顾了党90年的风雨历程,歌颂了党90年的丰功伟绩,表达了大外学子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爱党、爱校之心。随后,大会举行了新党员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仪式, 200余名新党员面对党旗庄严宣誓,300余名老党员重温了入党誓词。 会上,院长孙玉华宣读了学校党委《关于表彰2009-2011学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决定》,学校领导为近两年来取得突出成绩的9个先进基层党组织、43名优秀共产党员和4名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了表彰,颁发了奖牌和证书。 俄语系主任彭文钊代表受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向全校广大共产党员和教职员工发出倡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承诺做到:立足本职岗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学习,做善于学习的典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争做创新型人才;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做乐于奉献的模范。 最后,党委书记柳振万讲话。他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广大党员及离退休老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两年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柳振万书记在讲话中强调了四点意见,第一,坚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第二,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大学文化建设为抓手,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第三,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大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力度;第四,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李妍) 大会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落下帷幕。
附:柳振万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喜迎建党九十华诞 共创大外美好明天——在我校庆祝建党90周年暨2009-2011年度“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柳振万(2011年6月29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并借此机会,对2009-2011年度在我校教育事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党组织、优秀个人进行表彰。在这里,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全校各级党组织、党务工作者、广大党员及离退休老党员致以节日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两年来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全体党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年是我们党成立90周年,也是我校第一个党支部成立47周年,回顾和总结我们党、我们学校走过的光辉历程,缅怀先辈们的英雄业绩,重温入党誓词,对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我校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进一步弘扬全校广大党员爱岗敬业、勤奋学习、勇于创新、争创一流的精神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受到表彰的近两年来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做出优异成绩的9个先进集体、47名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是我校党员队伍中的模范典型、杰出代表,希望广大共产党员、全体教职员工向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一个创先争优、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多做贡献的良好氛围。同时希望受到表彰的同志们能够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以“一面旗、一盏灯、一团火”的精神,在新的起点上紧紧围绕学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大学文化建设等中心工作,继续坚持党委的领导核心,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全体教职员工为学校的和谐、稳定、科学而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第一、坚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促快速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掀开中国历史崭新篇章的伟大事件。我们党已走过了横跨两个世纪的90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栉风沐雨,九十年历尽沧桑,九十年兢兢业业,九十年创造辉煌!90年来,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历经如晦风雨,饱尝血雨冰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艰辛苦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百年奥运梦圆满实现,综合国力日益增长!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与日俱增,赢得了祖国人民和全世界的赞扬!90 年的历史实践告诉我们,我们党是富于创造精神、不断进取、与时俱进的党;是忠实履行党的宗旨,脚踏实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我们要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不移地热爱党、拥护党、信赖党! 今天,我们庆祝党的生日,既要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更应该明确学校改革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各项工作,实现创优、创先、创新、创效的新局面。我们学校经过47年的风雨历程,几易其名几经辗转,到“十一五”收官之年,学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日益改善;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教学质量有了提升,科学研究取得了新成果,实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0”的突破;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有了提高;国际化办学程度得到强化,在海外合作建立了4所孔子学院,与20个国家130多所学校有了实质性的合作交流;后勤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学生管理与身心健康有了进步,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0%以上。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校各级党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是几代大外人励精图治、发奋图强的结果;是校党委和行政执政治校能力经受考验的结果。事实证明,坚持发挥党的政治优势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动力,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在何种困难面前,只要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跟上党委步伐,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我们这支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向心力就强;我们的教育事业就兴旺发达;我们的广大教职员工就心气顺、劲头足,我们就能集中精力抓教学,一心一意搞科研,同心合力谋发展。 第二、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大学文化建设为抓手,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建特色大学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面临全球化、社会转型、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新形势, 而我校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某些方面作用不强,有些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入耳、不能入心、不能入脑、不能入行动,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效果受到挑战。今年4月,以中宣部秘书长为组长的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来大连调研,我代表学校党委作了《深入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探索我校党建工作新途径》的汇报。在那次汇报中,总结了近年来学校党建工作基本情况及经验,得到了上级的肯定。6月16日,由市委组织部、大连市高校工委、大连市党建研究会主办的“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暨党建理论研讨会”在我校召开。学校党委提交的论文是《高校党建工作新切入点——大学文化建设》,论文的主要观点是以大学文化建设为抓手,创新党建工作新思路,得到了与会者的认可。 今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了“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又一重要功能。这与我今年5月在文化传播学院调研时讲的“建设大学文化以引领社会”是一致的,这使我校以大学文化为抓手来提升党建工作效应有了理论依据,这个提法非常关键和重要。当今,文化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撑,所谓“古今以智相积”,守护、传承、创新文化,已是大学必须承担的新功能,也就是大学应有的第四大功能。这个功能实现得如何,不仅决定着大学的水平与质量,也决定着它对国家和民族的意义。 大学真正的竞争力实际上就是文化的力量,大学文化是一种向导,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标志;是社会的灯塔,是国家和社会的灵魂,是社会文化的高端形态。它应该包含工作生活理念、胸怀和目光、对大学认同感和归属感及满意度和支持率的核心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四感”、“四风”、发展激情、和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术氛围、文化载体、校园文化活动、国际交流、教学科研成果等。希望在座的全体党员及民主党派的主委以这次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深入探讨研究新时期党建工作与大学文化的关系,思考如何以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见成效。 上个星期,《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已经挂到网上,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组织本单位党员认真阅读、仔细研究、深入讨论,广泛征求意见,于7月5日前,将修改意见和建议以书面形式报送到组织人事部。 第三、开拓创新,突出重点,大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力度——筑坚强堡垒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执政能力得以发挥的重要组织载体。近年来,我校22个党总支(直属党支部)、71个基层党支部围绕学校教学科研中心任务,积极探索促进本部门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推动党内民主、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等方式,显著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高校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我们少数基层党组织在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还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第十九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结合我校党建工作的实际,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要抓住两个重点。一是紧紧抓好中层领导班子建设,切实发挥好党总支、直属支部的保证监督作用。二是紧紧抓好基层党支部的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当前学校的基层党组织覆盖面与党员发展工作是比较好的,但不少基层党支部在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方面做得不够,尤其对高知特别是高知青年群体的思想进步引导还不够。高知青年群体是我校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是大外的未来,是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道路上最具活力的基石与支持,引导和关爱他们就是为大外的未来奠基。6月16日大连市高校工委主办的党建研讨会,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高知青年群体研究。在印发的论文集中,31篇论文有9篇是专门探讨高知青年群体建设的。可见高知群体在目前高校党建中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突出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学校党委和基层党组织首先要正确认识政治引导工作在高知青年群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其次要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组织形式、拓宽工作渠道、丰富活动内容,增强基层党组织的亲和力、凝聚力、向心力。要打破陈规,开阔思路,注意引导其在科研和教学领域作出实际贡献,这样会使他们受到实实在在的鼓舞而提高跟党前进的自觉性。 第四、全体党员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成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树先锋形象 一是要加强学习,树立“好读书、读好书”的先锋形象。古人云:“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我们党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校系两级领导干部务必要加强学习,不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需要、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人生境界,在爱读书、勤读书、善读书、读好书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提高思想水平,实现自我超越。 从今年开始,学校党委推出党员“每年读一本书”活动。党委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汪中求的《细节决定成败》。这本书于2004年1月出版发行,它提出的“精细化管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开启了中国精细化管理的新时代,并创造了管理类畅销书的奇迹。党委推荐的理由,借用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的话就是“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就我们大外来说,细节就是制度,细节就是创新,细节就是用心,细节就是习惯,细节就是管理,细节就是责任。 前段时间,由学校组织部、工会、宣传部联合制定的关于我校《学习〈细节决定成败〉的实施方案》已经挂到网上,各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高度重视,积极响应,组织好本部门、本单位的学习活动,校系两级干部、党员要带头学习,带头思考,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和心得体会,并且要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把“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 二是要注重创新,树立“勤探索、求卓越”的先锋形象。面对兄弟高校迅速崛起的巨大挑战和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提升、大跨越带来的历史机遇,如何实现我校又好又快发展,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去探索,去借鉴外校好的经验和做法,坚持用创新的思路和办法去解决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找出适合全校和本部门、本院系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举措。同时,要善于自加压力,自添动力,以追求卓越的气魄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工作,创造佳绩。例如,近两年我们学校加大了科研的工作力度,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果,这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在这种形势下,又如何保证我们的本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需要我们特别关注和解决好,不能顾此失彼。我们要做到教学科研都要抓,两个成果都要有。 三是要转变作风,树立“干事业、谋发展”的先锋形象。领导干部的良好作风是凝聚人心的巨大力量,是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学校正处在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把本职工作当作事业来做,热爱它,研究它,在全校上下形成“强化内涵创特色、凝心聚力谋发展、服务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气,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同时还要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参与感、认同感、归宿感、责任感,把个人发展与学校发展结合起来,团结一致,开拓进取,齐心协力,共创未来。 同志们,回顾历史,我们倍感光荣自豪;展望未来,我们深知责任重大。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点燃激情,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创新求发展,以实力聚精神,以奉献展风采,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以实际行动迎接大外美好的明天!
责任编辑: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