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2011-09-09 次
为期近一个月的2011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培训临近尾声。此次培训中,国家汉办邀请来了16位曾在国外担任过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老师们前来授课。他们同本届参加培训的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赴任经历,为即将赴任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们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8月18日培训正式开始至9月3日,先后已有16位曾担任过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老师前来授课,其中有原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孔院中方院长唐丽娥、原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梁彦民、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朱勇、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美华、原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祥坤、韩国湖南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健、原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梁志群、原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院中方院长肖忠民、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撒德全、原泰国宋卡王子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马峙、原日本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赵延风、原蒙古国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铭起、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武彦军、原伦敦中医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才亚楠、原喀麦隆雅温得第二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笑贞、原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周兵。他们之中,最短的赴任时间是2年,最长的达4年半之久,在赴任期间都取得了卓越的工作业绩,有的甚至成为了当地的“名人”。如原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院中方院长肖忠民老师。他多年来一直全心致力于孔子学院的工作,从起初的一片空地,到今日的两层办公楼,他用“一砖一瓦”“筑就”了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孔子学院,当地的居民甚至亲切的称他为“孔老师”,就连上街买菜都经常被人认出来。 各位老师不仅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同的工作业绩,也有着不同的讲课风格。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认真严谨,有的一针见血,有的又善于旁征博引……不仅使学员们将课程内容很好的吸收,更引发了大家积极的提问与讨论,甚至有的学员下课以后还快步到老师身边交流想法。自8月19日开始,16位中方院长分别为各位学员带来了优秀院长谈“三感”、“三情”、孔子学院年度工作综述、孔子学院教学管理、中外方合作关系、孔子学院文化活动设计与管理、如何在当地建立和发展有效的合作关系、赴任后如何打开工作局面、如何开拓孔子学院汉语教学市场、如何在当地中小学开展汉语教学活动、孔子学院教师与志愿者管理、总部“三巡”项目、重要会议和活动组织、特色文化活动策划13堂课。课程内容充实有益,课堂氛围积极热烈,课后反响普遍较好。在中外方合作关系一课中,原巴西圣保罗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李祥坤老师的演讲令人着实难忘。他将中国与巴西的版图及语言进行比较,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想法,他说:中外双方的关系是双向的,我们互相期待、互为影响、彼此感受。我们要以“和”为本,共同参与、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将彼此的文化传播出去,互相融合,促进发展。李祥坤老师的演讲引来场下阵阵的掌声,不仅是他的风趣幽默,更是他的工作理念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 此次,16位原中方院长带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来到培训基地,从多个角度详细、全面的为学员们描述了国外孔子学院的实际情况,并总结了赴任后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使各位准院长们开阔了工作思路,提高了工作热情,加强了工作责任感。从各位原中方院长的授课中,我们不难发现,孔子学院的工作并非易事,在工作过程中也不会事事如意,但是,只要有一颗包容、真诚、乐观、持之以恒、敢于创新的心,只要善于多方的沟通与交流,就一定能够使孔子学院成为一个当今中国文化的传播平台,一个世界文化的交流平台。(孙琳、董泓每)
责任编辑: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