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逸结合,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班学员课余生活丰富多彩

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2011-09-13

    自8月18日2011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班正式开班以来,各位即将远赴海外工作的准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们就进入了紧张而繁忙的培训状态。为了缓解各位学员的学习压力,国家汉办与我校为他们制定了分组讨论、太极拳、文体选修(民歌、民族舞、乒乓球、篮球等)、书法及文化考察等活动,丰富了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开阔了大家的眼界,一定程度上加深了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多面了解。

    培训班针对当天讲师的讲座内容给出相关题目后,各班根据本班人数情况划分成2至3个小组,利用晚间时间在班级内部进行分组讨论,并由组长记录讨论纪要。“第一次分组讨论时,因为各位学员互相还有些陌生,所以是我们班主任来主持的。” 培训班6班的班主任刘明阳老师对记者说到,“但第二次以后就是各小组主动轮流主持,各组派出组长作为代表到讲台上发表本组意见,讨论的气氛十分热烈,每次结束的时候大家都是意犹未尽的样子。”分组讨论题目结合授课内容,类型多样,如“如何在语言教学中体现中国文化”、“尝试制定一次文化活动策划方案”、“你眼中中国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等,不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也很有可能成为以后各位院长赴任时实际会遇到的难题。“每次分组讨论给出的题目都很贴近我们的工作,因为我们都多少有些外语教学经验,对他国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很多人也有过去国外生活的经验,所以在讨论期间总能碰撞出一些小火花,使讨论内容锦上添花。”即将去意大利罗马大学孔子学院赴任的北京外国语学院文铮老师对记者说。此外,分组讨论也成为了各位院长交流各自思想,完善工作思路的平台,使诸位准院长在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做好迎接孔院工作的准备。

    此次培训不仅重视加深各位学员的思想,也注意阔展他们除汉语以外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而早已扬名海外的太极拳、民歌、民族舞、乒乓球、书法等文体项目自然成了不二之选。

    太极拳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成为许多外国人深感好奇并渴望学习的问题项目。我校派出常年从事太极拳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宫卫、李颖、张春幼三位老师担任各位准院长的授课教师,利用6节课的时间为各位准院长们详细讲解了24式太极拳的打法。华北电力大学高富锋老师作为本次的培训班学员之一,也参加了太极拳的学习课程,他说:“老师教得十分认真到位,每个步骤都会说的十分细致,所以我们学得很快。最后一节课还给我们拷贝了24式和8式的太极拳,更方便了我们赴任后的教学工作。”

    民歌、民族舞作为一直以来中外交流演出的必备节目更是各位准院长必须要了解的文艺项目。教授民族舞的唐晓娜老师告诉记者:“老师们不但没有一点架子,而且还都学得十分用心。他们每堂课都按时来,每个动作都会认真模仿,不论男女,根本没有混水摸鱼、滥竽充数的。”能够学到更多的民族文化也是各位学员的企盼,“我其实比较擅长民歌,但是这次是抱着学习新事物的态度选择了民族舞。每次来上课学员都撑满了教室,大家的学习热情都特别高。”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顾维萍老师微笑着说,“舞蹈老师的身姿特别美,特别吸引人,虽然我身子骨有点弱,但是还是一直坚持着,如果以后有外国人问起,我也可以给他们比划比划。”

    乒乓球作为中国的国球,在世界也享有盛名。而担任第一周留班指导老师的原美国原美国堪萨斯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梁志群老师也恰巧是一个体育迷,曾跟许多学员们一起切磋乒乓球艺,事后梁老师感慨的说:“咱们孔子学院真的是卧虎藏龙啊!”
近一个月的相处使得学员与老师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最后一节文体课,许多学员不禁热泪盈眶,紧紧抱住授课教师,表达了心中深深的感激与不舍之情,并合影留念,互留联系方式,约定今后有机会一定来大连再会。

    此外,我校还安排各位学员两次文化参观考察活动。8月22日,我校组织学员们遥望棒棰岛,漫步滨海路,畅游星海广场,参观大连女骑警基地,闲逛俄罗斯风情一条街,领略大连的现代文明;9月4日,我校又安排学员们登胜利塔,攀东鸡冠山,参观日俄监狱,登陆旅顺军港,感受大连的历史底蕴。

    “在这次培训中,我结识了很多新朋友,我很满足。”

    “一个月的时间让我学到了太多,悟到了太多,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工作、去生活。”

    “我知道等我赴任以后,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但是这也将成为我人生一次宝贵的经历、美好的回忆。”

    本次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即将结束,无论是与大外,与大连,与讲师,与新结识的“同窗”,还是与孔子学院,每位参加培训的准院长都采撷了各自的美好回忆。语言是一种传递,文化才是一种交流。今日所学,必为他日所用。相信每一位准院长在今后孔子学院工作当中,都能灵活自如、积极有效的运用这段时间的所学所得,把孔子学院打造成中华文化交流的平台,世界综合文化交流的平台,使中国文化走得更远、飞得更高,让全世界看到今天真正的中国,也让中国感受到今日世界的多彩文化。(黄文龙 董泓每)

责任编辑:徐 莉

责任编辑: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