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班结业典礼暨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揭牌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

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大学生记者团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大学生记者团

2011-09-13

    9月8日下午17点30分,由国家汉办主办、我校承办的2011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班结业典礼暨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揭牌仪式在我校旅顺校区图书馆国际报告厅隆重举行。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王永利,辽宁省教育厅厅长张福昌,副厅长王艳玲,学校党委书记柳振万,院长孙玉华,党委副书记李宝章,副院长朱公巍等出席。结业典礼、揭牌仪式由院长孙玉华主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110.jpg

6.jpg

7.jpg

8.jpg

9.jpg

10.jpg

    全场起立奏唱国歌后,院长孙玉华讲话。她首先对国家汉办长期以来给予我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她说,汉语言推广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孔子学院创造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第一品牌,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大外交、大外宣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汉办能把这次重要的、宝贵的机会给予大外,既是对大外教育事业发展的莫大支持和鼓舞,又是对大外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肯定,对大外来说,也是无尚的荣耀。我们将举全校之力,用信心和决心将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打造成为“国际汉语推广”的核心基地,让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在渤海之滨扬帆远航!

    随后,辽宁省教育厅副厅长王艳玲致词。她首先代表辽宁省教育厅对国家汉办长期以来对我省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关心与指导表示诚挚的感谢,对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揭牌以及培训学员的顺利结业表示热烈祝贺。她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是人们加深理解和友谊的桥梁。在国家汉办,特别是许琳主任的策划和带领之下,孔子学院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欢迎。辽宁省在扩大教育开放方面也做了很多积极的工作,目前已有112所高等学校与世界的1000多个高等学校、教育机构和民间团体建立了友好教育交流的关系,有包括大外在内的7所高校与10个国家的高校合作,创办了13所孔子学院。大连外国语学院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外国语大学,也是我省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外国语大学。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成效显著。先后建立了4所海外孔子学院,为国家的汉语推广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席卷全球的汉语热潮将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提供难得的机遇,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办好孔子学院,为国家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接着,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发表了题为《把孔子学院打造成传播中华文化的新平台》的主旨演讲。她首先对我校领导、汉推工作者以及师生志愿者对本次培训的大力支持、努力工作、默默付出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细致的培训工作以及良好的培训效果表示高度赞扬。她说,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历时两个多月的筹备及培训期间,工作细致入微,体贴周到,各项工作坚决贯彻执行,大力保障了培训的顺利进行。目前,我国已经在全世界104个国家开办了353所孔子学院和473所孔子课堂。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19个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和包括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内的6个培训基地。本次在大连外国语学院进行的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班,就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199个中方院长岗位培养合格人才。

    在提到今年中方院长选拔和培训的亮点时,许琳主任表示,主要呈现出两个亮点。一是选拔的门槛大大提高。二是本次培训更加贴近实际、贴近应用。之所以高起点、高强度,是因为孔子学院的事业发展对中方院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央领导对于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高度重视,指出孔子学院是10年来我国外交外宣工作的最大亮点,并提出要把孔子学院打造成综合文化交流平台。对此,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扩大规模、合理布局,拓展功能、特色发展,突破“三教”瓶颈、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共同打造综合平台的具体举措。许琳主任对学员们提出殷切希望,希望孔子学院的“准院长”们在国外工作期间,尽快找准职业定位,更多关心时事政治,敢于与当地学者在思想上进行深层次的交流甚至是交锋,利用难得的机会深入了解对象国在教育文化领域的情况,为今后深入的国别研究搜集第一手资料,努力成为一名政治家,成为一名‘不穿军装的解放军’,成为一名‘民间大使’,成为真正的‘中国读本’,不断推进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不辱党和国家交付的神圣使命。在热烈的氛围中,许琳主任为培训班全体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最后,许琳主任、张福昌厅长、柳振万书记和孙玉华院长共同为我校汉语国际推广多语种大连基地揭牌。

    结业典礼后,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班的149名学员与我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共同带来了主题为“携手同行 共创辉煌”的汇报演出。百余名师生代表用中国的民族歌曲、京剧、绕口令等形式的中国民间文化,展示了四周以来孔子学院的教学成果。

    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王永利发表祝酒辞,他说,四周的培训即将画上句号,希望大家共同感受并享受这个美妙的夜晚,愿大连、大外以及四周以来的点点滴滴都成为彼此心中永恒的记忆!

    随后,由培训班班主任、校工会李佳和我校大学生艺术团携手演绎的歌伴舞《好日子》将在场所有的观众带入了一场视听盛宴。台上台下的一阵阵欢呼呐喊,一次次掌声雷动,看不到四周以来的丝丝疲倦,取而代之的是 “欣喜与欢乐”的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由培训班学员表演的小合唱《深海》、《大海啊故乡》以及对唱《东方之珠》以“品味经典”为主线,将风格迥异的三首歌连接在一起,结尾的三声呐喊饱含深情,“再见,战友!再见,大外!再见,大连!”一句句,一声声,让舞台承载祝福与希望的海洋——祝福彼此一路珍重,希望彼此携手,让“孔子”号文化航母扬帆起航;器乐合奏和书法展示《美丽的神话》《赛马》向大家“诉说”着中国文化的独特奥秘,戏曲串烧《梨园秀》引领观众“体味”着民族文化的经典与神奇。由中方院长培训班民歌课主讲教师、我校国际艺术学院南日老师与全体学员合唱的《祝福你中国》强势登场,将整个演出推向高潮,悠扬的歌声寄托了学员们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与热爱,更展现出他们不会辜负祖国的重托与汉办的期望、敢于为国担当的斗志与信念。

    演出结束后,到场领导分别与培训班全体学员、班主任合影留念。至此,2011年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岗前培训班圆满落幕。

    本次中方院长培训班自8月18日开始,到9月8日结束,历时四周,由形势与政策、岗位职责与工作能力、知识技能三大模块组成,包括专家讲座、分组讨论、文化考察等环节,中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海外孔子学院前任院长亲授50余场精彩的文化讲座,学员们还学习了太极拳、书法、民族舞蹈、文化手工等中国传统文化技能。对于提高学员的领导力、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据悉,培训合格的学员们即将奔赴世界各地,担负起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中方院长、中方负责人的神圣使命。相信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定会蓬勃发展,中国也将借由汉语这一媒介在21世纪的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

    在结业典礼前,许琳主任接受了新华社、光明日报、辽宁电视台、大连电视台、大连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的专访。(徐莉、朱雯熙、曾麟涵)

责任编辑:徐莉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