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社科联科研部副部长刘春霞为大外“知行讲堂”作演讲

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大学生记者团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大学生记者团

2011-11-11

    为使我校师生深入了解辽宁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具体评审办法,全面掌握进行成果申报的有效方法,切实提高科学研究的能力,11月9日,辽宁省社科联科研部副部长刘春霞应邀为“大外知行讲堂”作第八期演讲。学校领导柳振万、李宝章、朱公巍、杨俊峰与部分教师及学生代表共同听取了演讲。党委副书记李宝章主持了讲堂活动。

IMG_2953.jpg 

IMG_2972.jpg

dafabea74e1a86aee8412ddc555d6e59.jpg

IMG_2956.jpg

IMG_2950.jpg

    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是辽宁省对社会科学实施的最高级别的、唯一的政府奖,刘春霞副部长先后组织了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成果申报、成果评审、成果奖励等有关工作,参与了成果奖评审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制定工作,以及成果奖第二届评委会委员和学科评审专家组的组建工作,有着丰富的申报政府奖的经验。

    演讲中,她首先介绍了辽宁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基本情况。她说,自1984年以来,辽宁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已顺利完成了11届,第12届评奖工作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当中。2004年,在辽宁省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果奖由一般的省级奖项上升为省政府奖,成为辽宁省对社会科学实施的唯一的政府奖项。升级之后,原有的评审办法和程序、成果申报、评审标准和体系都得到了全面的修改和完善。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成套的评审思路和机制,整个评审过程科学、规范、公正、公开。

    随后,刘副部长又就申报社会科学成果奖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详细说明,强调了本届成果奖申报的时间要求,向大家解释了申报时间上的两种特殊情况,并细致讲解了相关申报材料的装订规则。她表示,为保证申报社会科学成果奖时材料的充分与完备,建议大家在平时对反映自己成果价值的材料进行搜集和整理,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针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评奖制度以及社科类成果的转化等问题,刘副部长表示,尽管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评选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社科类成果本身的特点,使其很难进行转化。对此,辽宁省社科联科研部已采取各项措施,进一步拓宽转化的思路和途径,力求将获奖的社科类成果进行有效的转化。针对社科类成果没有统一的评审标准和学术评价存在着不正之风等问题,刘副部长说,尽管匿名评审和封闭评审无法完全实现,但辽宁省社科联评奖工作部将尽自己最大努力,严格规范制度,不断改进程序和标准体系,力争在评出最优秀成果的同时,评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理论研究、理论创新的积极性,评出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正确方向,评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评出良好的学术风气和宽松的学术环境,评出社科界团结、和谐、稳定的局面,切实发挥好评奖工作对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短暂的提问环节中,与会的老师们对于成果奖的申报事项、尤其是外语类成果奖评奖方面的特点以及佐证材料的填写等细节问题进行了提问,刘副部长给予了一一解答。

    演讲结束后,学校党委书记柳振万向刘刘春霞副部长颁发了“大外知行讲堂”证书并赠送了纪念品。

    本场“知行讲堂”的演讲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讲解,使我校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基本情况和评选情况,推动了我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对于实现我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成功过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徐莉、曾麟涵、朱雯熙)

责任编辑:徐莉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