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学院召开2011年度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总结会

稿件来源:汉学院 图片来源:汉学院

2012-04-01

    为了明确学校“十二五”规划科研发展目标,不断提升科研和教学水平,激发教师投身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热情,汉学院于3月31日召开2011年度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总结会。副院长刘宏、科研处处长任晓丽,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姜凤春及汉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汉学院副院长任雪梅主持。

10.jpg

    会上,汉学院副院长潘先军全面总结了汉学院2011年的科研工作,并对2012年度科研工作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目标及要求;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潘晓春宣布了汉学院2011年度科研获奖教师名单,青年教师韩蓉代表获奖教师进行了发言,同全体与会人员分享了2011年度科研及课题申报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潘先军副院长还代表汉学院与各科研团组签署了“十二五”规划目标责任状。

    随后,科研处处长任晓丽从科研项目策划与争取、科研成果获奖等角度详细地为大家讲解了如何申报科研项目。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姜凤春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角度,通过纵横比较,重点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引导大家深刻思考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并对汉学院的有关工作提出了目标及要求。

    最后,副院长刘宏做了总结讲话。她首先对汉学院近期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从2011年10月第一次到汉学院进行调研并召开教师座谈会,汉学院从领导班子到普通教师在半年里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学术方向和教师的科研位置进行了认真的研讨与梳理,并以具体学术方向团队为基础举行今天的目标责任签署大会,这些措施是汉学院科研行为的具体表现,应该给予肯定。

    随后,刘宏副院长分析了汉学院做好科研工作的背景。她指出,从国家战略的角度看,我们要充分抓住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大力发展中文学科,在汉语国际推广领域扑捉科研课题,将我校的对外汉语教育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从人文社会科学角度看,教育部于2011年底出台了《人文社会科学繁荣计划》,从教育部到省教育厅会给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科研平台,我们应该抓住机遇,发挥我校的人文社会科学优势;从学校发展角度看,“十二五”期间我校面临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需要每一位教师为学校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刘宏副院长要求每位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以上三个方面提高科研水平的优势和背景,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历史赋予每位教师的光荣使命。

    她还号召汉学院全体教师积极研究和利用各级各类科研平台,指出学校将积极研究和落实针对不同水平和年龄段教师的科研平台工作,以校级学科方向立项、校级创新团队、校级科研项目等为基础,为教师提供从事科研工作的平台,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水平和研究课题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她勉励青年教师要有团队意识和跨学科意识,可以和外语、IT等学科教师合作,树立协同创新理念,打破学科专业限制,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跨单位”,形成“每个人都有科研项目、每个学院都有学术团队、每个团队都有研究方向、每个方向都有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优良学术氛围。

    最后,刘宏副院长强调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强调要把汉学院学科特色的凝练与大力发展留学生学历教育、做好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点人才培养、相关课程建设相结合。只有提高科研水平,才会有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每位教师应以高水平科研成果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为追求目标。她表示,作为汉学院的主管领导她将会经常深入到教学科研、学术沙龙及研讨会等活动中,与汉学院教师们共同探讨科研及教学问题。同时,也希望汉学院教师能够顺利完成签署的科研责任目标。

    此次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总结大会使汉学院全体教师深受鼓舞,教师们纷纷表示,这次会议的召开让大家倍感责任重大,推动了汉学院科研工作的全面深入,对“十二五”规划责任目标的如期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王佳宁)

责任编辑:徐莉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