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隆重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77周年暨2011-2012学年度学生表彰大会

稿件来源:学生工作处 图片来源:学生工作处

2012-12-06

    12月5日下午1时整,我校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礼堂隆重举行纪念“一二•九”运动77周年暨2011—2012学年度学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学校领导柳振万、孙玉华、朱公巍、杨俊峰、刘宏以及院长助理徐浩特出席大会,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各院系领导、辅导员参加了表彰大会。会议由副院长朱公巍主持。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05.jpg

15.jpg

06.jpg 

    表彰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开始。会上,副院长杨俊峰宣读了《关于表彰2011—2012学年度学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副院长刘宏宣读了《关于表彰2011—2012学年度先进分团委、先进学生会、先进团支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和谐校园节能标兵的决定》和《2011—2012学年度学生荣获市级荣誉称号名单及学生参加市级以上专业竞赛获奖名单》。

    随后,大会进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与会的学校领导分别为获奖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代表颁奖。大会共表彰了2011——2012学年度先进分团委4个,先进学生会4个,诚信考试先进集体 14个,学生公寓先进集体14个,大学生标兵23名,优良学风标兵23名,优秀学生干部197名,优秀学生305名,优良学风先进个人297名,优秀研究生23名,优秀研究生干部15名,优秀团干部240名,优秀团员627名,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9名,和谐校园节能标兵28名,优秀班级29个,优良学风先进班级27个,先进团支部36个,文明寝室392个。

    颁奖仪式结束后,获奖学生代表大连市大学生标兵俄语系2009级许亚洲同学代表所有获奖同学发言。他表达了全校同学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和崇高的敬意,并表示将继承“一二•九”先烈的遗志,秉承“崇德尚文、兼收并蓄”的校训,刻苦学习,立志成才,化强烈的爱国热情为刻苦学习的动力,为祖国的建设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拼博,秉承“崇德尚文,兼收并蓄”的校训,继续发扬爱校之情,建校之志,以大学文化为个人发展的基础,博学精思,善言笃行,立志成才,决不辜负老师们的希望。

    最后,党委书记柳振万发表讲话。他首先对获奖集体和个人表示祝贺,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辛勤工作的全校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柳书记在追忆了“一二•九”运动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之后,向同学们提出了四点希望和要求。第一,弘扬“一二•九”精神,激励爱国壮志。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每一个青年学生都要主动关心国家大事,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都要将国家的宏观战略和个人的前途事业紧密结合起来。第二,弘扬“一二•九”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目前学校最大的任务就是更名大学工作。更名工作对于我校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是“十二五”时期一个重要任务,大家要树立“大外兴衰,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要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做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要研读国学知识,兼收并蓄,学贯中西,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要情系大外,发挥优势,做中国与世界的沟通者。第三,弘扬“一二•九”精神,争做栋梁之才。大家要永葆求知欲,永葆赤子之心,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积极投入到学校倡导的魔鬼式教学、特警式训练中来,要主动适应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趋势,把学习内化为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毕生追求,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第四,弘扬“一二•九”精神,树立高远志向。大家要有高远的境界和志向,并矢志不渝地始终坚持,要用美好的道德约束自己,化为内心自觉的力量,要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的追求。要向罗阳式的英雄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要敢思、敢想、敢为人先,甘于奉献、敢于承担,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由此才能开拓出一片广阔天地,勇立潮头向未来!讲话最后,柳书记要求同学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刻苦学习,发愤图强,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维护校园安全,珍惜社会稳定,秉承“崇德尚文、兼收并蓄”的校训,践行“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理念,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定远大的理想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为实现自我超越和大外的腾飞而不断谱写新的篇章!(李殿峰)

 

 

弘扬爱国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

——在纪念“一二•九”运动77周年暨2011—2012学年学生
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柳振万

同学们、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聚集一堂,隆重纪念“一二•九”运动77周年,同时表彰我校2011—2012学年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我谨代表学校党委向你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辛勤工作的全校教职员工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77年前的12月9日,中华民族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大批热血青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青春之歌。时隔七十余年,“一二•九” 已经与“五四”一样成为一座永远的丰碑,矗立在中华民族前行的道路上。它是高扬的风帆,引领着民族精神的航向;它是不灭的精魂,筑成中华民族的品格与气概。“沙砾上立不起刚壁千仞,水面上浮不起泰山万钧。”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没有丰碑,就会在风雨凄迷中失去方向。“一个记不得来路的民族,注定没有出路;一个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注定没有坚强的脊梁;一个丰碑坍塌的民族,注定走不远、立不久,最终心如散沙、溃不成军。”缅怀先贤、告慰英烈,牢记历史、传承遗志,是民族的良心和社会的道德,是太平盛世不可忘却的记忆,是历史赋予的神圣职责,更是面对未来的庄严承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弹指间,峥嵘岁月已成往事,但却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永远铭记!77年后的今天,祖国繁荣,人民富强,满堂青年,朝气蓬勃。在你们中,涌现了一大批团结友爱、奋发有为的先进集体和品学兼优、积极向上的先进个人。这是你们的光荣,这是大外的骄傲,这是父母的荣耀,这是国家的期望!

    下面,我对大家提出四点希望。

    第一,弘扬“一二•九”精神,激励爱国壮志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一二•九”精神的核心内容。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最鲜明的主题就是坚持24字(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当前,举国上下都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对于每一个青年学生来说,都要主动关心国家大事,都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都要将国家的宏观战略和个人的前途事业紧密结合起来。十八大召开之后,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多种场合发表了讲话,讲话寓意深刻又温暖人心。11月29日,他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国家也有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梁启超曾曰:“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当代青年对“一二•九”运动最好的纪念,对“一二•九”先驱最好的告慰,就是要把个人梦想融入全民族的共同梦想之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勿空谈,求实干,以执著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让“一二•九”精神在振兴中华新的实践中放射出更加夺目的时代光芒。

    第二,弘扬“一二•九”精神,传承民族文化

    当今中国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党的十八大对中国十年来的伟大成就作了全面概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胡锦涛所做十八大报告备受各国媒体关注,中国经济前景、反腐败斗争以及中国维护海洋权益的决心等内容占据了世界主流媒体的重要位置。据美国CNN报道,中国成为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数以百万的中国人民摆脱了贫困;英国广播公司表示,从历史上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已从一个国力落后的国家成长为一个“经济巨人”;《澳大利亚人报》报道说,澳大利亚经济对中国经济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在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党的认识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十六大提出“文化体制改革”的任务,十七大将“文化软实力”写入大会报告,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从完整意义上制定“文化强国战略”,通过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十八大报告再度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华文化“走出去”已经成为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我校在国外兴办的四所孔子学院就好似典型例证。“文化强国”、“文化兴校”、“文化立身”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作为以文科发展为重点的外国语大学正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学校最大的任务就是更名大学工作。更名工作对于我校而言具有重要意义,是“十二五”时期一个重要任务,是我校48年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跨越,是一场自我超越、羽化高飞的非凡考验,更是提高学校办学地位、扩大社会影响力、加快内涵发展的迫切需要。作为外国语大学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学子,你们欣逢盛世,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使命和历史重任,你们要树立“大外兴衰,人人有责”的责任意识,你们要勤奋学习,潜心钻研,做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者;要研读国学知识,兼收并蓄,学贯中西,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要情系大外,发挥优势,做中国与世界的沟通者。

    第三,弘扬“一二•九”精神,争做栋梁之才

    “立身百行,以学为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时代,读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学子要永葆求知欲,永葆赤子之心,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勤于学习、敏于求知,积极投入到学校倡导的魔鬼式教学、特警式训练中来,要主动适应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趋势,把学习内化为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毕生追求,不断拓宽学习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

    第四,弘扬“一二•九”精神,树立高远志向

    “守志如行路,有行十里者,有行百里者,有行终生者。行十里者众,行百里者寡,行终生者鲜。”青年要有高远的境界和志向,并矢志不渝地始终坚持,要用美好的道德约束自己,化为内心自觉的力量,要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的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胸怀天下,宠辱不惊。最近,全国各大媒体都在报道罗阳的事迹,不知在座的各位是否关注。新华社记者有篇文章,题目是《时代永远需要罗阳式的英雄》。罗阳是我国歼-15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著名飞机设计师,董事长、总经理。2012年11月25日,罗阳在执行任务时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心原性猝死,终年51岁,其时正是我国歼-15航母舰载机首次成功完成着舰起降试验仅十几个小时之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6日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罗阳同志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作为“为我国航母事业牺牲的第一人”,罗阳事迹所蕴含的正能量,在现实和虚拟空间被无数次传递。很多专家评论说,罗阳英年早逝,与常人难以想像的工作压力有关。如果翻看科技英雄花名册,我们会感受到更多此类震撼――数学家张广厚50岁、航天电子专家罗健夫47岁、光学家蒋筑英43岁、气象学家雷雨顺48岁、煤炭专家栾弗52岁、电力专家陈安禾47岁、船舶专家华怡43岁……并非天妒英才,而是中国在过去百年历史中耽搁了太多发展章节,这些科学家们始终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时不我待、不敢错失一秒机遇的责任感,奋起直追、赶超世界先进。他们如蜡烛般燃烧自己,却用生命缩短了我们与世界的距离。他们虽然英年早逝,然而其生命密度、生命厚度、生命质量却世所罕见。从“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到“罗阳精神”,精神之光永不灭。我们一方面要关爱和保护科技人员的身体健康,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但另一方面中国需要这样的精神,中国需要罗阳式的英雄,中国需要现代化版的钱学森以及与他一起照耀了那个时代的光辉人物,“独立自主”、“艰苦奋斗”、“默默奉献”这些已为很多人不以为然的口号在他们那里得到了忠实的坚守;“爱国主义”这个在互联网上不断遭到嘲弄的字眼,作为他们的精神支柱,仍在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要敢思、敢想、敢为人先,甘于奉献、敢于承担,要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由此才能开拓出一片广阔天地,勇立潮头向未来!

    同学们,“一二•九”已经成为一座永远的丰碑,丰碑侧畔,千帆竞渡;红旗指处,万木争春。你们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刻苦学习,发愤图强,求实创新,开拓进取,维护校园安全,珍惜社会稳定,秉承“崇德尚文、兼收并蓄”的校训,践行“快乐学习,幸福生活”的理念,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以坚定远大的理想励志前行,以孜孜不倦的精神求索新知,以高尚美好的情操培育品德,以锐意创新的激情投身实践,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为实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复兴,为实现自我超越和大外的腾飞而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梅轩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