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团委 图片来源:团委
2014-05-16 次
为积极倡导广大青年孝顺父母、忠诚家庭、爱岗敬业、利他奉献、勤俭节能、自强不息等优良品质,大力弘扬主流文化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激励大连青年争当"俊"青年,共同建设富庶美丽文明大连,由团市委、中国移动大连分公司、搜狐大连举办的“中国移动杯”第二届大连“俊”青年评选活动,经过组委会的认真评议,最终确定荣获本届“俊”青年称号人员6类共计371名。此次评选活动自正式向社会公布后,得到社会各届广泛关注。
经个人自荐、单位推荐和所在区域团组织推荐等方式报名后,结合网络投票和专家终审,我校应用英语学院分团委书记张卓,英语学院辅导员常荷当选为“敬业”俊青年、日本语学院学生姚兰、应用英语学院研究生张艳春、应用英语学院学生王小婧当选为“孝顺”俊青年、英语学院研究生于清华、应用英语学院学生梅子键、当选为“自强”俊青年。(姚嵩)
相关链接:
1、“敬业”俊青年——英语学院辅导员常荷
公交车上为老人让座,随手拾起路边的垃圾、关好走廊里的窗户,这些是常荷生活中最常见的“小动作”。本科英语、研究生对外汉语的学习中,她始终坚信,只有做强自己,才能更好的服务他人。2011年,凭借一腔服务热情和过硬的专业素养,在全国同类高校研究生的激烈竞争中,她成功获选国家汉办赴澳大利亚汉语教师志愿者。为将汉语和中国文化推向世界作出了贡献。2012年夏天,她成为一名光荣的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四百多名新生到校千头万绪,每天中午的午饭时间都用来解答学生的疑问;为了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每天她都义务加班到天黑才离开办公室。十点钟回到住处更是家常便饭。她一手创建的爱心组织—阳光社,集聚了更多利他新能量。她经常来到宿舍和学生交流,每个学期下来,每一名学生都与她促膝长谈过。从最初不情愿的被老师找谈话”到学生主动走进办公室,谈入学迷茫、谈专业选择、到大学规划、寝室关系,谈理想、谈学习方法、到自己的爸爸妈妈,谈考研还是就业、谈社团工作,到自己暗恋的对象…她通过与每一位学生的多次深度交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运用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对学生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其解决存在的问题与困扰,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提供良好服务和有力支持。
2、“敬业”俊青年——应用英语学院分团委书记张卓
2003年他曾经倡导学生加入中华骨髓库并得到大连市红十字会的表彰;在他的努力下,2007年与旅顺口区盐场街道建立了应用英语学院大学生党员实践基地、2012年与旅顺口区光荣小学建立了应用英语学院大学生“扶贫支教”定点单位、2013年与西岗区团区委建立了应用英语学院“爱心课堂”青年志愿者实践基地,并始终坚持特色活动,得到了大连市及旅顺口区报纸、电台、电视台等相关媒体的关注及报道;该同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全面、熟练地履行职责,积极服从工作需要,主动承担工作任务,团结协作、热爱集体。积极参加结对子活动,开设思想政治教育博客,撰写思想政治教育博文,承担第二课堂和学生社团理论学习的指导工作,他所带领的读书社、考研社、留学社、就业社所办的活动在学生中有很高的支持率。他在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成才服务的”教育管理理念,发挥主动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并利用动力机制引导学生入格,采用约束机制限制学生出格,发挥合力机制保证学生合格。
3、“孝顺”俊青年——日本语学院姚兰
她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今年60岁,患有十余年的糖尿病,并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左眼现已失明,右眼几近失明,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日常的生活仅靠微薄的几百元退休金维持。由于母亲生活不能自理,她每周都要坐火车往返于沈阳和大连之间,努力做到照顾母亲与学习两不误。此外,几乎每天都同时做多项兼职,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还积极主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多次参加公益献血,努力回报社会。在母亲面前她非常懂事,从不讲重话、气话,害怕母亲生气。把奖学金和打工赚的钱尽量多地交给母亲,自己生活得苦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母亲能生活得宽裕一点,她就非常开心。母亲病情严重时,她会及时,尽心地陪母亲治疗,不敢有半点疏忽和松懈。母亲每次手术,她都忙前忙后,做到“久病床前有孝子”。百善孝为先,从小她就看着母亲如何一个人承担着照顾爷爷的重担,如今长大成人的她,也要如此照顾母亲,不能再次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发生。
4、“自强”俊青年——英语学院研究生于清华
出生在山东省普通家庭的他从小学习用功刻苦,是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学生。然而高考的失力曾经让他一度情绪低落,仿佛眼前一片黑暗,没有了前进的斗志。进入大学之后,面对新的环境,好强的他选择再给自己新的机会,相信自己可以,坚信上帝是公平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进入大学后,他学习刻苦努力,奋发图强,本科期间学习认真,连续三年专业综合排名第一,连续获得辽宁师范大学学院一等奖学金、学院三好学生,并在2012年获得辽宁省政府奖学金,获得“大连市三好学生”荣誉称号。他在思想上要求上进,在本科阶段如愿成为一名中共党员,时刻以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5、“孝顺”俊青年——应用英语学院研究生张艳春
她出自农民家庭,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小学时她就学会了做饭,这样父母工作一天回到家,就能吃到热乎乎的饭菜。由于家庭条件有限,她从不提无理要求,从小就记住了父母的生日,每年都送给他们生日礼物,如果不在他们身边,也会打电话送祝福。有想法时先和父母商量,听从父母的意见,必要时,会牺牲自己的想法。由于学习的需要,虽然与父母身处两地,她仍坚持每天给父母打电话,但总是“报喜不报忧”,遇到挫折和困难就自己独立面对,不让他们操心。她从不乱花钱,还利用课余时间做家教赚钱,减轻父母的负担。每次放假回家,她都尽量呆在家陪父母,并承担起所有的家务活。母亲患有高血压,她坚持每天给母亲量血压,督促母亲按时吃饭,还上网查了很多相关的信息,做适合高血压病人吃的饭菜。她表示,“我觉得孝顺表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够从细节处为父母着想,切实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6、“自强”俊青年——应用英语学院学生梅子键
他曾被评为“辽宁省优秀毕业生”、“大连市自立自强标兵”、“大连市三好学生”、“校级大学生标兵”及“校级优秀团干部”。他生活简朴,大学期间通过校勤工助学项目、做家教以及假期无休假打工等不仅支付了自己全部的生活费及学费,还帮家里减轻了负担。他大学期间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无偿献血、积极参加旅顺盐场小学和大华小学支教活动、参与学校熄灯一小时和回收旧电池、参加夏季达沃斯和大连市模拟联合国大会志愿者活动等。他学习成绩优异,共获得5次校级一等奖学金、3次国家励志奖学金。他曾在大连市创业大赛中荣获大外赛区第一名,还曾在辽宁省未来职场精英挑战赛中荣获总决赛优秀奖。工作中,他把他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一次次以援助之手温暖了每位同学的心、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还曾带领班级赢得“校级优秀班级”和 “大连市先进班级体”荣誉。
7、“孝顺”俊青年——应用英语学院学生王小婧
王小婧,在校是个尊敬师长、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在家是一个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好孩子;在社会上是一个遵纪守法、注重公德的好公民。“百善孝为先”,她从小学会孝敬,学会感恩,学会感激父母,感激父母给我们生命,感激父母养育了我们;学会感激老师,感激老师为她导航,感激老师培育了自己;学会感激社会,感激社会的关爱,感激社会教育了自己;学会感激大自然,感激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学会感激祖国,感激祖国给自己的荣誉,感激祖国给予自己的呵护。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