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驻岫岩县牧牛镇大木谷峪村工作队 图片来源:驻岫岩县牧牛镇大木谷峪村工作队
2014-12-16 次
今年九月,根据辽宁省组织部、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联合下发的文件精神,我校组建了由曲延京为队长、于立极和张卓为队员的驻岫岩县牧牛镇大木古峪村的驻村工作队,开展扶贫帮困工作。他们带着省委下达的扶贫任务,心系校领导的谆谆嘱托,远赴800里外的贫困乡村,虽然冰雪严寒、生活艰苦、交通不便、远离亲人,但是他们扎下根来,认真完成领导交付的各项任务,在贫困山村践行着大外人不屈不挠的奋进精神。
开拓扶贫助学新思路,校企联合献爱心
12月5日,冰天雪地,大连外国语大学驻村工作队联合舒勒(大连)锻压机械有限公司共同为大木谷峪村小学进行了慰问捐助,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在冬天里给孩子们送去温暖,更把小学急需的一批物资送到他们手中。此举不仅得到了当地政府的肯定,更受到了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
驻村工作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扶贫工作要求,大力推进当地扶贫开发工作,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精心组织,统筹安排,联合舒勒公司共为大木谷峪村小学捐助4张办公桌、3个书架、图书1000余册、体育用品15套、爱心书包100个(包括安全帽、雨伞、文具盒、彩笔、蜡笔、铅笔),并在小学建立了“舒勒爱心图书室”,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学生不仅表演了自己拿手的文艺节目,还为舒勒公司的代表献上了饱含浓浓感谢之情的锦旗。正是因为他们热心国家公益事业,无私捐助的行动,起到了推动和表率作用,《北京儿童文学杂志社》等多家单位也都积极行动起来捐书捐物,并表达了关心爱护之情及进一步助学等意向。
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爱孩子就是关心祖国的未来。此次捐助使得当地学校和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条件得到改善,开拓了我校驻村工作队扶贫助学工作的新思路,“校企联合献爱心”——大大增强了驻村工作队继续做好扶贫工作的信心和责任感。
深入开展扶贫工作,走访慰问老支书
“您好,我们大外扶贫工作队来看望您老,感谢您在担任木古村支书期间所做的贡献,我们都没有忘记您!”
“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大外扶贫工作队,太感谢你们了!”
这是工作队队长、木古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曲延京与老书记们的一段对话。两双紧握的手,把来自大外的温暖传递到老书记的心坎上。
走访贫困户是工作队的基础工作,而向几乎奉献了大半生的老支书们表达敬意是一项工作亮点,赢得了老党员们的信任和支持。11月28日,大连外国语大学驻村工作队队长曲延京带领全体队员,在大木谷峪村现任村支书纪长青同志的陪同下,走访慰问了大木谷峪村建国后的三任老支书。在严寒的冬季,给他们送去了米面油等生活物资,把温暖送到老同志心中,并与老支书们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此次慰问活动,是我校认真学习落实辽宁省委组织部65号文件后,为进一步密切驻村工作队与当地群众关系的又一工作内容。此次慰问的三位老支书在建国后的不同历史时期一直为我国的农村建设默默的付出,虽然都是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家中也有很多困难,但他们没有提出怨言,仍然在默默无闻地为大木谷峪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在走访慰问过程中,大外驻村工作队与老支书细心沟通,交流想法,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老支书们更是把对党的忠诚感情、希望国家民主富强的期盼传达给我们,也把他们积累多年的关于农作物栽培、民心建设、乡村基本建设思路等诸多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此次慰问不仅使大外驻村工作队成员进一步了解了大木谷峪村的村情,也为结合大外自身优势开展扶贫工作,促进当地农业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开拓了思路。
调查走访贫困生,爱心帮扶动人心
10月末,为了体现大连外国语大学对帮扶村贫困学生的思想关爱和生活关心,我校驻村工作队队长曲延京带领全体队员,在大木谷峪村小学王贵生校长指引下,调查走访了村小学贫困生曹洪麒、李佳霖等同学的家庭,为进一步落实扶贫帮困结对子工作打下基础,让家长和村民们十分感动。
在调查走访的过程中,驻村工作队翻山越岭,实地到贫困学生的家庭中了解情况、分析研究。在这些困难家庭中,有一家是父亲年老体弱,母亲残疾,大儿子因无钱交上大学学费用而辍学出外打工;有一家是父亲因病去世,欠下巨额医疗费,孤儿寡母勉强度日。当看到孩子蜡黄的小脸、瘦弱的身材、简陋的居住条件时,工作队成员的心像被压了沉甸甸的石头一样无法言表。走访结束后,我校驻村工作队及时将贫困学生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生活状况、结对方案、资助计划上报到学校党委。目前,结对扶贫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对口扶贫款项即将到位。这次调查走访所了解到的当地教育现状和贫困学生情况让驻村工作队所有成员都感到了责任巨大,更加深了对当地的经济发展现状的认知,为下一步扶贫脱贫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
扶贫工作是一件艰苦细致的长期工作,为此,他们在不懈努力着……(张卓)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