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外国语大学2014年度十件大事候选事件

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2014-12-31

    1.学校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1月,经大连市总工会、大连市教育工会推荐,我校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这是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基层工会组织的最高荣誉,大连市仅我校、辽宁省共三所高校获此荣誉。 【相关新闻】

    2.辽宁省委任命刘玺明同志担任我校党委书记。2月19日,我校召开全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大会,宣布了省委关于柳振万同志提前退休和刘玺明同志任我校党委书记的决定。辽宁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郭平和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省教育厅党组成员花蕾分别肯定了我校建校以来所取得的可喜成绩, 并对学校事业发展和领导班子建设提出希望和工作要求。 【相关新闻】

    3.学科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培养博士项目”正式获批并实现首批招生。2月,日语、俄语2个专业在辽宁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均位列第一;3月,获准新增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我校工学类专业增至3个,本科专业总数达到33个。5月,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成功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并跻身一流特色学科第二层次行列;9月,“旅游管理硕士”(MTA)、“艺术硕士”(MFA)两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正式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我校至此已有包括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翻译硕士(MTI)、艺术硕士(MFA)、旅游管理硕士(MTA)在内的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与另外的14个学术学位硕士授权点共同涵盖了文学、管理学、法学、艺术、教育学等5个学科门类;12月,学校与中央编译局文献翻译部联合培养硕士生项目启动。2月,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培养博士项目”正式得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3月,学校召开学位委员会会议遴选聘请孙玉华教授、柴红梅教授为首批博士生导师;5月,圆满完成首批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工作,最终录取东北亚社会文化研究(俄语)方向、东北亚社会文化研究(日语)方向考生各一名。 【相关新闻】

    4.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我校作为第二批参加教育实践活动单位,自3月开始逐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10月末召开活动总结大会。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坚持把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全校24个基层党总支、直属党支部,1097名党员参加了活动。活动坚持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着力解决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的“四风”问题和师生员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期间,学校积极开展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经验交流会、专题报告会,召开离退休、处级干部、统战系统、教职工、学生等代表专题座谈会,组织“服务教学第一线、党员干部进考场”活动,召开工作推进会、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等。教育实践活动进展有序、扎实深入,基本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活动的开展,党员干部思想认识达到新高度,“四风”问题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相关新闻】

    5.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刘朝霞、邹德艳2人入选辽宁省第八批“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人选,至此,我校共有7人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2人入选千人层次;5人入选“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霍跃红入选一层次,刘朝霞、潘智丹、徐彬、张瑾入选二层次;任晓丽获辽宁省教学名师奖;孙玉华、汪榕培、杨俊峰、于立极4人入选“大连作家森林”,入选人数居全市高校之首。 【相关新闻】

    6.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开放式办学优势凸显。3月,国家留学基金委批准我校在原有日语培训的基础上,增设英语、俄语语种,学校正式成为集日、英、俄三语种培训于一体的国家公派出国留学多语种外语培训基地;4月,我校乌克兰研究中心揭牌,中心致力于教育合作、科研合作及文化交流,努力打造增强中乌多领域合作平台;9月,我校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揭牌,这是国内第二家由官方认可的专门从事中日韩三国研究的学术机构。本年度,学校顺利完成教育部意大利政府奖学金生来华项目、教育部“2014年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突尼斯-中国友好协会青年交流访问项目,接待了来自意大利8所高校、香港4所高校、突尼斯中学的师生共计81人;圆满完成多项国家级、省市级重点对外交流项目,实现了国际交流工作的全面稳步发展。截止12月,我校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190所院校建立了实质性友好交流合作关系,与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法国、德国、哥伦比亚、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等9个国家的11所院校新建了友好合作关系,在深化已有海外合作平台建设的同时,重点开拓了与欧美、南美、中亚的交流合作。全年共接待来访团组72个,来访客人近286人次,其中包括圭亚那总理、俄罗斯驻华大使、美国恩伯利亚州立大学、加拿大纪念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突尼斯迦太基大学、南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日本山口大学及韩国融合产业联合会等国外政府及高校团组。全年共派出5个团组10人次出访韩国、圭亚那、巴西、俄罗斯、哥伦比亚、秘鲁、法国等7个国家和地区。全年执行交流合作项目136个,派出学生743人赴海外留学和实习;派出教师37人赴海外学习、进修、访问、参加学术交流。聘任来自16个国家的外籍专家教师141人次,其中硕博学历外教比例首次突破70%。2014年我校共有来自38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1490人次,获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相关新闻】

   
7.我校热烈庆祝建校50周年华诞。五十载筚路蓝缕,艰辛求索;五十载荣耀光辉,桃李芬芳。今年,我校满怀喜悦迎来建校50周年华诞。自3月起,学校通过拍摄宣传片、制作画册,举办教学成果展、科研成果展、艺术作品展、文艺大赛、“全校学子送祝福”等形式多样的迎校庆活动,向社会展示学校50年来的办学成就,向学校50周年华诞献礼,得到了广大师生、海内外校友的广泛关注和热情参与。9月20日,学校隆重举行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来自五湖四海的校友欢聚一堂,重温同窗友谊,共话母校发展。各级政府、友好院校、外国友人、校友等纷纷发来贺信贺电,向学校致以热烈的祝贺。日语64级校友、国务院参事刘志仁,俄语72级校友、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等校友代表,俄罗斯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白德福等参加校庆大会并致辞。学校在校庆期间还举办了“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国际政治与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中日关系形势报告会、知名校友报告会、校友联谊会等庆祝活动。系列校庆活动的开展回顾总结了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宣传了学校办学成就,进一步提升大外的良好形象,增强了大外人的自豪感、光荣感、使命感,激励广大师生、海内外校友秉承“崇德尚文,兼收并蓄”的校训,传承和弘扬大外的优良传统,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再创佳绩,为又好又快地实现学校发展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关新闻】

    8.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取得重要成果。教学成果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孙玉华教授主持完成的《国际化、创新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常俊跃作为第一主编编写的单册教材《中国文化(英文版)》,何彤梅、李玉华、潘燕梅、陈艳平分别作为第一主编编写的全册教材《韩国语视听说教程(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第四册)》,孙玉华、刘宏、王婵娟分别作为第一主编编写的成套教材《俄语视听说基础教程1、2、3》3部教材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另有11部教材入选第二批省“十二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规划教材;孙玉华教授负责的《高级俄语综合课》、刘利国教授负责的《日语翻译》两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站上线,《高级俄语综合课》、《日语翻译》以及杨俊峰教授主讲的《国际商务礼仪》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在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网上线;刘宏教授负责的《当代俄罗斯社会生活》、常俊跃教授负责的《美国社会文化》入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朝鲜语专业入选省级培养模式改革专业,26个项目获批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学校入选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单位,《日语翻译》、《国际商务礼仪》两门精品开放课程入选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试点课程;林杉杉获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张艳宏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并被授予教学能手称号,李晓溪获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曹平平等制作的《建筑中的装饰镶嵌设计》多媒体课件获省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高等教育组二等奖,房延军等制作的《人体造型艺术中对于人体解剖的应用》多媒体课件获高等教育组优秀奖;魏晓聪等制作的《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多媒体课程获省教育软件大赛高等教育本科组二等奖。实践教学工作扎实推进:旅游虚拟仿真教学与智慧旅游实验中心获评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获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项。此外,韩国语系与韩亚航空大连办事处,文化传播学院与大连东方汉语学校、大连天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卡秀国际传媒集团、大连半岛晨报社,西葡语系与哥伦比亚-中国一体化商会,音乐系与大连市第44中学,汉学院与旅顺口区三涧堡中心小学陆续签署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等。 【相关新闻】

   
9.我校举行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4月11日至14日,我校召开第七届教职工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正式代表、特邀代表、离退休代表和民主党派负责人共130余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听取、审议、表决通过了孙玉华校长作的题为《追求卓越 争创一流 努力建设高水平外国语大学》的工作报告,以及财务工作报告、提案工作报告、《关于教师公寓第二次申购规定的说明》、《关于教师公寓小区物业管理办法的说明》、《关于建设综合球类馆项目的建议》。闭幕式上,党委书记刘玺明作题为《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讲话。 【相关新闻】

    10.成功举办多项大型学术活动,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学校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开展学术交流,吸引来自国内外的知名专家学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4月,学校先后举办辽宁省日语本科专业建设研讨会、中韩安全战略对话研讨会;9月,“国际政治与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10月,我校相继举办“中国的韩国文学教育与研究—现状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中俄青年高端学术论坛系列活动、“莫言与村上春树比较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全国首届西班牙语翻译研讨会等;12月,我校分别召开“中国人眼中的德国”高校巡回展暨“德育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培养”国际研讨会,聘请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著名学者开设系列讲座。 【相关新闻】

   
11.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又有新发展。5月,我校圭亚那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成立,圭亚那总统总理同时出席揭牌仪式;11月,学校获批建立葡萄牙阿威罗大学孔子学院。至此,我校建立了8所海外孔子学院,数量稳居辽宁省高校之首。9月,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来自乌干达的阿波罗荣获首届“孔子学院杯”汉语教学大赛外国学生组三等奖,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为其颁奖。10月,《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考试落户我校并顺利开展首场考试,该考试在全国共设有12个考点,我校是东北地区的三大考点之一,也是辽宁省唯一的考点。12月,校长孙玉华接受刘延东副总理亲自颁发的“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奖,学校成为唯一一所连续三年在孔子学院大会上获奖并接受国家领导人颁奖的中方机构。本年度,学校还先后承办了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赴孔子学院志愿者培训班、外派汉语教师岗前培训班、汉语考试海外考点工作会议。为庆祝孔子学院成立10周年,我校巡演团赴南美哥伦比亚、秘鲁、俄罗斯、亚美尼亚、日本、韩国开展文艺巡演活动,各地孔子学院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孔子学院日”庆典活动,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热潮。 【相关新闻】

    12.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指导,切实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5月,学校与花旗金融信息服务(中国)有限公司共建课程正式启动,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旨在通过面向社会和企业办学,加大实习实训培养环节,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4月,我校与大连市创业公共实训(孵化)中心签订合作意向书,11月与大连创业工坊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创业项目扶持、创业实训指导、搭建对接平台提供渠道;本年度,为加强我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深入做好我校学生就业工作,学校组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双月行”、“求职备战季”等系列活动,加强大学生创业指导和职业素养教育,全面系统推进就业指导工作。本年度,学校4项作品获“创青春•促振兴”辽宁省大学生创业就业大赛一等奖,团队获省“弘程伟业杯”第二届未来职场精英挑战赛“销售精英团队”。 【相关新闻】

   
13.校歌《启航》正式发布。6月,由李宝章作词,朱学民、南日作曲的校歌《启航》正式发布,歌曲通过回顾大外的发展历史,歌颂了大外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展示学校的办学成就,增强了广大师生的自豪感、幸福感;在秉承“崇德尚文、兼收并蓄”校训的同时,抒发了大外人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远大志向。校歌体现了学校特色、树立了学校形象、激励师生进取、鼓励师生斗志,标志我校文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相关新闻】

   
14.启动大学章程建设工作,推进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构建。为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教授治学、民主管理,构建包含管理思想、具体管理制度在内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我校本年度根据辽宁省大学章程建设工作的相关安排,陆续完成了章程建设的前期调研、实施方案起草、工作进度安排等工作,成立了章程制定工作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小组及工作小组。6月,学校召开大学章程建设工作布置会,加快推进大学章程建设进程;10月,分别邀请上海外国语大学校办主任冯辉教授,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复旦教育论坛》执行副主编熊庆年研究员为全体干部教师做专题辅导报告;11月,《大连外国语大学章程(初稿)》编制工作基本完成,期间召开各层面征求意见会,提出修改意见80余条。大学章程是学校依法自主办学、实施管理和履行公共职能的基本准则,通过制定章程,我校努力提高依法治校的意识和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向现代大学的建设与发展迈进。 【相关新闻】

   
15.新增设东方置业奖学金、大外D4奖学金,资助学子顺利完成学业。5月,我校与大连东方投资置业有限公司签订协议,设立东方置业奖学金,该公司每年出资奖励我校20名品学兼优的同学,金额为每学年每人1万元人民币,每学年20万元人民币;6月,学校举行首期东方置业奖学金颁奖仪式,首批20万元发放到20名学生手中,中国日报网、搜狐网、新民网、东北新闻网、大连日报、大连新闻网等媒体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报道。9月,时值我校庆祝建校50周年华诞期间,以唐骏、刘炳义、华东平、黄志强、黄佩森为代表的大外1984年第四届赴日留学预备班成员及当年班主任王武英发起设立了大外D4奖学金,该奖学金为期10年,每年资助20名大学生,每年提供20万元,共计200万元,用于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弟学妹,为他们实现梦想创造条件;12月,学校举行首期D4奖学金颁奖仪式,首批20万元发放到20名学生手中,用于完成学业,人民网、光明网、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新闻网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 【相关新闻】

    16.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整体科研实力显著提升。本年度,我校共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58项。刘利国的《日本现代生态文学研究》、任晓丽的《朝鲜朝后期文人对中国明清小品文的接受与传播研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陈艳平的《“北京大学创办史实考源”(韩文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该类立项,也是辽宁省获批的第二个该类立项;徐彬、于永梅博士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张士杰的《学术思潮与日本近代< 论语>学》、张秀莹的《从< 叶隐>看日本武士道思想》获批教育部一般项目立项;尹贞姬的《日本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获批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是我校第二次获批此项目;盖永成教授获中国国际建筑装饰及设计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艺术成就奖”。杨俊峰教授、黄洁芳副教授合译的美国作家亚伯拉罕•维基斯的长篇小说《斯通,与另一个斯通》,获得第八届辽宁文学奖文学翻译奖;15个项目获批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6项课题获批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12个项目获批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0个项目获批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专项;12项市社会科学进步奖,2部学术专著获市学术专著出版资助、5部获市科学著作奖。此外,学校入选中国欧洲学会意大利研究分会理事单位。学报《外语与外语教学》跻身全国百强社科学报,辽宁省仅有 5家入选。学校8个科研创新团队获准首批立项。 【相关新闻】

   
17.人才培养工程喜结硕果,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日本语学院孙倩莉获“佳能杯”日语演讲比赛大学专业组第一名、研究生庞楠获社会组二等奖,张悦获“CASIO杯”中国日语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演讲辩论大赛二等奖;英语学院郑雪晗获中国辩论公开赛二等奖,关宇辰、王天时获三等奖。尹晗获“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赛三等奖,曾望美、于彤获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区赛二等奖,研究生乌斯嘎拉获大连市“枫叶杯”演讲比赛成人组冠军、彦良获大学组亚军,张泽帝晋级模拟 APEC全国总决赛12强,李子豪获“外研社杯”辽宁赛区演讲冠军,任禹璇、张贺、侯雯婷获“外研社杯”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侯玉颖获二等奖,张泽帝获“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辽宁赛区决赛季军,赵倩获省外语大赛一等奖、曾望美获二等奖、任禹璇、张恺获三等奖,顼丹萍获优胜奖;应用英语学院姜扬、徐立冕获“HUC-CDEN”东北地区巡回辩论赛中文组总冠军,杜晓航、郑一获英文组三等奖。江佳宸获“我的中国梦”全国英语征文比赛三等奖,研究生朱懿获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东北赛区赛一等奖,PEAK队获全国商务英语实践大赛东北赛区团体冠军,学生团队获CDEN英国议会制辩论大赛东北地区赛中文组冠军、英文组季军。作品获“21世纪杯”获大连市高校英语戏剧大赛团体一等奖;俄语系师生代表队获首届中央电视台俄语大赛第四名,张开然获首届中俄大学生吟诗赛第三名,史佳鹭获俄罗斯全球征文大赛二等奖,曹安娜、黄桂林、研究生阎清雯分获全国高校俄语大赛本科低年级组、高年级组三等奖及研究生组二等奖;意大利语专业周倩倩获全国首届意大利语言桥比赛最佳表演奖、全国首届意大利语演讲比赛优胜奖;法语系杨若冰获全国法语歌曲大赛东北赛区二等奖;韩国语系陆思茗获东三省韩国语演讲比赛及K-pop大赛冠军,宋常月获锦湖韩亚杯中国大学生韩国语演讲大赛东北赛区第二名;国际艺术学院16人32幅作品入选《中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年鉴》一书;经济与管理学院钱琦以优异成绩获《ACCA课程F4公司法与商法》单科成绩大陆地区第一名、全球第十五名。团队获全球商业评论竞赛二等奖,朱佳美慧、齐莹分获竞赛个人一、二等奖;软件学院马岩获“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优秀奖;汉学院留学生白承莲、高伟博获市高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一等奖,郑思欣获二等奖;我校模拟联合国协会获辽宁省模拟联合国大会“最佳代表团奖”,天大—南开模拟联合国大会三个会场“最佳代表”,韦丁豪获亚洲国际模拟联合国大会“杰出法官代表”。在我校承办的辽宁省第三届外语大赛暨首届外国人汉语大赛中,英语学院赵倩、曾望美、任禹璇、张恺、顼丹萍,汉学院留学生白承莲、郑思欣,分获大学英语专业组和汉语高校组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3个和优胜奖2个。 【相关新闻】

   
18.统战工作跃上新台阶。11月,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大连外国语大学分会、大连市归无党派人士联谊会大连外国语大学分会分别成立,并选举产生了第一届常务理事会。据不完全统计,我校各民主党派组织有4个获评省市级先进集体,有6人次获评先进个人。此外,我校位于承志楼519室的“统战之家”活动室正式启用;民建大连市委副主委、民建市直属工作委员会主委刘立教授的两篇文章荣获市政协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他负责牵头办理市政协“一号提案”调研题目和辽宁沿海经济带课题调研工作等,本人当选为民建辽宁省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民建辽宁省委委员、大连市工商联合会常委。 【相关新闻】

   
19.英文网站正式上线。12月,我校英文(http://www.dlufl.edu.cn/en/)正式上线,标志着学校又开通了一扇向世界展示形象的窗口。网站以“让世界了解大外 让大外走向世界”为目标,为海内外校友、海外合作院校以及希望了解大外,有意与学校开展合作交流的国外高校和企业团体提供了一个了解学校的渠道,为学校巩固对外交流成果,开拓新的国际合作领域,进一步提升对外形象搭建了良好平台。 【相关新闻】

   
20.教师公寓建设稳步推进,教职工选房结束。为切实建设好教师公寓这一广大教职工关心关注的民生工程,我校相关部门节假日无休,全力推进项目进程,所有项目均按照样板先行,验收合格后全面施工的程序推进,有效保证工程质量。期间,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及时解决阶段难题,合力推进工程进度。12月,工程顺利竣工验收,教工选房工作顺利结束。 【相关新闻】

    21.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利用微信等新媒体手段打造新型工作平台。本年度,学校“四大节日”主题校园文化活动获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励志讲坛”系列活动获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品(A类)活动;李宁获省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博文、公文写作部分个人二等奖;大学生记者团获中国(辽宁)高校传媒“辽宁省十佳校媒”称号,两名同学作品获“年度最佳新闻稿件奖”,一名同学获“校媒新秀奖”。英语学院刘万鹤荣获大连市大学生标兵,经济与管理学院汪慧君荣获大连市自励自强标兵,西葡语系刘俊铭等42名同学荣获大连市三好学生,日本语学院2012级17班等15个班集体荣获大连市先进班集体,学生工作处李殿峰等15名教师荣获大连市优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用英语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和软件学院荣获大连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此外,学校官方微校刊《大外视界》、大外学生工作、团委、声动大外以及各部门、院系等微信公众平台陆续开通运营,总关注量万余人次,推送的各类信息和专题栏目集信息发布、新闻宣传、舆论引导、在线教育等功能为一体,线上线下师生互动的新媒体平台,逐渐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相关新闻】

 

附:关于开展2014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十件大事评选活动的通知 (点击进入)

责任编辑:徐 莉

责任编辑:徐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