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第七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年会

稿件来源:科研处 图片来源:科研处

2015-10-22

    10月15—17日,由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主办、我校承办的第七届外语院校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高层论坛暨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年会在我校召开。来自全国14所外语院校及10所综合性大学的主管科研相关领导、特邀专家学者近60位与会代表莅临我校参加了会议。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肖明江、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陈涛、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会长孙有中、我校党委书记刘玺明、校长孙玉华、副校长刘宏、科研处处长任晓丽及我校各院系负责人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及高端论坛。

mtxx01.jpg

mtxx02.jpg

mtxx03.jpg

100.jpg

mtxx04.jpg

6789.jpg

mtxx05.jpg

200.jpg

300.jpg

mtxx06.jpg

700.jpg

    会议开幕式、高端论坛及校长主旨报告分别于16、17日上午举行,副校长刘宏主持了开幕式及高端论坛。校长孙玉华在开幕致辞中首先对与会代表表示诚挚的欢迎与问候,对关心与支持本次会议成功举办的教育部、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教育厅领导及各兄弟院校表示衷心的感谢。她简要介绍了我校建校以来的发展情况,回顾了近五年全国外语院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了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在进一步促进外语院校及综合性院校外国语学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各院校发挥区域与学科优势、有效推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各项工作的展开所作出的努力。孙校长指出,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的实际需求,外语院校应坚持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发挥各学校的比较优势,结合学校综合改革与“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围绕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传播的五个要素,着力解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传播区域与对象、传播效果评估”等五大问题,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等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社科司司长张东刚在会上做了《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的若干思考》的报告。张司长指出,推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高校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主力军,要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他强调,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包含学术思想体系创新和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两个部分,前者是“体”、是灵魂,后者是“用”、是骨架,二者同等重要。学术话语体系具有相对独立性,要特别重视学术话语体系本身的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他还指出,推进学术话语体系创新,要运用中国特色的理论话语系统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民族复兴的理论图景,运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立足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凸显中国立场,展现中国情怀。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意识形态和创新方向,要强化话语自觉和话语自信,要立足鲜活的实践阐释当代中国,要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体现中国的价值,要加强国际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欣赏中国。张司长特别指出,外语院校要转变观念,适时推进机制体制的综合改革,积极参与国际人文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外语院校在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中的作用,以更强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进一步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

    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肖明江在致辞中首先代表辽宁省社科规划办对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对大力支持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专家学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辽宁省的历史及改革与发展近况。针对本次会议主题,肖处长以“价值、生活、服务、底线”为关键词对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四点建议,并希望本次论坛及协作会年会能够促进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全国外语院校科研管理协作会会长孙有中在开幕式上致辞,他强调,外语院校在国家发展新的历史阶段中,应在科研领域与时俱进、开展特色研究。他指出,外语院校应寻找自身学科建设与服务国家利益的平衡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加强翻译、跨文化传播与国别区域研究能力,发挥学校特色,服务国家战略。

    会议特邀中国人民大学贺耀敏教授、北京大学龚文庠教授、复旦大学熊庆年教授、中国传媒大学金德龙教授分别为与会代表作高端论坛演讲;同时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杨力、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孙玉华作了精彩的报告。四位教授从新闻传播学、高等教育学等不同的视角,以丰富的教学与科研经验,站在学术前沿,介绍了提升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权、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建设国家传播战略智库的路径,探讨了如何在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交织的状态下进行国家形象建构及高校应如何面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态势带来的新挑战。三位校长以外语院校科研工作主管领导的视角,探讨了在国家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大背景下,外语院校应如何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外语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体系、完善高校教师教学与科研评价体系,寻找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平衡点,提高外语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积极为国家战略服务。演讲与报告启发了与会代表对相关问题的思考,获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认同与赞赏。

    16日下午的三个小组讨论中,各位与会代表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思想的碰撞与交锋促进了学术研究的交流与互动,会场学术氛围浓厚热烈,取得了良好的学术效果。

    17日上午举行了本次论坛及协作会年会闭幕式,辽宁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陈涛在闭幕式上发言,他简要介绍了辽宁省教育厅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采取的措施及发展情况,并对我校在外语教学及改革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对我校多年来在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中所作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随后,下一届会议的承办单位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处处长李小青教授发言,她介绍了四川外国语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情况,表示欢迎并期待与各位外语院校同仁明年相聚在美丽的重庆。

    校长孙玉华致闭幕辞,她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同行和专家学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殷切地期待今后能够协同各位专家学者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研究,共同携手推进外语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充分发挥外语院校优势,完善协同创新机制,加强国际话语权和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实践和研究,为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做贡献。”与会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围绕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中国国际话语权建设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精彩的高端演讲与主旨发言及会议收到的10余篇学术论文,充分反映和体现了外语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谋划之年,本次会议的召开,既为外语院校科研工作者交流科研成果、展示前沿观点、共同探索和展望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力平台,也为外语院校如何在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下科学地编制“十三五”规划,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及推动学校综合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与学术支撑。

    在科研处、学校党政办公室的全面统筹下,学科规划办公室、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后勤集团的共同配合下,我校圆满地承办了本次会议,充分体现了我校加强学术研究的决心和举办高规格学术会议的能力。这不仅能够推动我校向多科性的外国语大学迈进,也将成为推动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崭新动力,对我国外语教育方面的学术研究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我校将以本次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整合学科优势,增强跨文化与协同创新的意识与能力,拓展与国内外学术交流的视野,提升我校在中华学术经典译介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能力,为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大连晚报、新商报、旅顺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报道。(李多菲)

责任编辑:徐莉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