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大学生记者团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大学生记者团
2015-10-22 次
What matters in life is not what happens to you but what you remember and how you remember it.(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百年孤独》
如果你是芒果台的忠实粉,相信你一定没有错过2015年暑期档的收视冠军——“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从比赛第一天,一名手捧《百年孤独》,超级文艺范的哥伦比亚帅小伙子便深深地吸引了众人的眼球。 “书籍是人类语言的载体、文明的传承和智慧的结晶,它超越国界,是传播友谊的使者,沟通文化的桥梁;文学有特殊的魅力,充满想象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通过汉语桥,文学之桥,实现自己的梦想,用行动将友谊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流利的汉语表达,真诚的感情流露,超强的亲和力助他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晋级5强,最终从97个国家的133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坐上美洲洲冠军宝座。 他就是两度获得国家汉办奖学金,来自大连外国语大学哥伦比亚麦德林孔子学院榜样学员——马修(Mateo Maya)!他的获奖创造了哥伦比亚选手参加比赛以来的历史最佳成绩,也为大外麦德林孔子学院成立五周年呈上了最好的生日礼物!
金秋九月,这个23岁的小伙子再次回到了曾留学一年的大连外国语大学,并作为大外有史以来第一位海外优秀校友接受了表彰。他心存感激:“孔子学院为我打开了汉语的大门,母校大外圆了我的‘汉语梦’!” 汉语,像唱歌一样的语言 马修。这位阳光帅气的大男孩出生于1992年,是个不折不扣的“90”后。2011年,马修高中毕业,顺利进入了玻利瓦尔主教大学学习工业设计。谁曾想,他的人生却在大二那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一年,他通过大外的哥伦比亚孔子学院走进了汉语的殿堂,从此开启了一段奇妙而又难忘的汉语之旅。仅凭一年的汉语学习,马修便以优异的成绩通过HSK考试,同时获取了孔子学院奖学金,得到来大连外国语大学汉学院留学一年的机会。
谈起马修与汉语的渊源,恐怕要追溯到十多年前。当时,马修的父亲与中国人有合作,曾带着他一起出席饭局。那是马修第一次接触到中国人、听到汉语。“他们和我长得不一样,说起话来好像在唱歌,就连吃的东西也十分奇怪,但却意外地好吃……” 好奇与激动顿时占据了马修幼小的心灵。从那时候起,汉语的种子便在马修心中生了根,发了芽。长大后,虽然他选择了工业设计,但内心对于汉语的热爱却一刻未曾停息。“追随你从小就有的爱好和梦想,才能找到你的目标和方向!”家人和朋友的鼓励给了马修极大的信心和动力,帮助他迈出了通向孔子学院的第一步。
可谁知,这“唱歌似的语言”学起来竟并不容易。进入到麦德林孔子学院后,马修珍惜每一个能接触汉语的机会。上课时,他会努力跟随老师,模仿发音,练习笔画;闲暇时,他和老师们像朋友一样在一起交流、吃饭……他可以为了终于会说汉语的“你好”而高兴好几天,也会因发音不标准、汉字背不住而每天练习声调一千次、书写汉字一万次……三年后,马修对汉语的执着终于得到了第一份回报——他通过了HSK考试并获得了由孔子学院颁发的奖学金。更令马修激动的是,他获得了留学大外的机会!虽然麦德林孔子学院为马修开启了一扇学习汉语的大门,但是一周两次的汉语课程早已无法满足他的“大胃口”。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下,马修毅然决定办理休学,收拾行囊,踏入了中国这片对他来说神秘而又向往的国度。
大外,太多精彩伴我成长 “来中国之前,我一直以为中国到处都像故宫、颐和园一般古色古香:女孩都穿着旗袍,人们过的是慢节奏的生活。但来到这里之后,才发现与我想象的截然不同。高铁、轻轨、出租车,星海广场、鸟巢、水立方……一切都令我震惊。”初到大外的马修还未整理好思绪,便被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抢去了眼球。“学校为我们外国留学生设置了很多课程,我都很喜欢。”勇于实践的马修总是在口语课上主动与老师进行汉语会话,并默默记下新单词、新句法,应用到以后的会话中。书法课上,喜爱挑战的马修顺利地把自己从“左撇子”改成了“右手握笔,一笔一划”。中国画课程更是让他大开眼界、拍手叫绝。“在哥伦比亚,我们画的都是油彩画,而水墨画却是黑白的。不仅如此,它还有明暗变化等绘画技巧,实在令我难忘。”包饺子、写春联、剪窗花……多样的中国文化课程使马修更加深入的了解了中国,彻底的迷上了中国。
你一定想不到,这个90后的小伙子竟还是个十足的“吃货”。来到学校的综合楼、食堂,各式各样的中国菜肴乱了马修的眼睛。“我刚来中国,还看不太懂菜单上的菜名,只好随便点,可是竟然都很好吃!”饺子、肉夹馍、火锅、牛肉面、鸭血粉丝……从此,马修爱上了吃辣,爱上了中国菜。不过,马修也有一些小烦恼。“在哥伦比亚,晚饭都是九、十点钟才吃的,可是在这里,五、六点钟就到了晚饭时间。每天晚上我都好饿啊!”不过,对于“吃货”来说,来个夜宵再好不过了! 一年的大外生活,马修不仅增长了见识,学习了知识,更收获了珍贵的友情与美好的爱情。他所在的班级可谓是一个“国际大家庭”,韩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等来自世界五湖四海的学生聚在一起,好不欢乐。课上,他们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课后,他们结伴游玩,交流异国文化。逢年过节,在学校的组织下,他们又欢聚一堂,载歌载舞。
来大外学习没多久,马修发现,有一位日本女生上课时总是坐在自己旁边,就这样,两个人经常聊天,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日久生情,最终,他们成为了一对恋人。“一路走来,她都愿意无条件的陪着我,跟我回哥伦比亚,为了我学习西班牙语,放弃自己的理想。我真的很感谢我的女朋友!” 如此说来,汉语还是马修的红娘呢!
汉语桥,意料之外的礼物 2014年中下旬,马修完成了一年的留学课程,满心不舍地回到了哥伦比亚。他一边继续大学学业,一边坚持定期到孔子学院学习。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不久后,厚积薄发的马修在“汉语桥”比赛中大放异彩。今年5月,大外哥伦比亚孔子学院承办了第十四届“汉语桥”全球大学生中文比赛哥伦比亚赛区预赛,马修以绝对优势获得代表哥伦比亚到中国参加汉语桥比赛的机会。该比赛在湖南卫视一经播出,便引起了世界性的关注。大外的老师、同学们也时刻关注着比赛动态,为马修加油鼓劲儿、投票拉人气。
你还记得吗?在30进15强比赛中,马修带给中国的礼物——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国是一个喜欢读书的国家。莫言也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决定当作家。书籍是一种桥梁,可以传递不同的文化。”马修一字一句诉说着真诚,感动了台下的每个人。稳定的发挥、端正的台风,又不乏幽默机智,这是马修留给人们最深刻的印象。7月13日,马修顺利进入了前十强。15日开始,大赛发起了网络人气票选活动。孔子学院及大外教师和同学纷纷为马修投票,在短短的两天时间里,马修的网络人气票数便骤增两万,26日和31日两度成为网络人气冠军!“参加比赛前,我并没有想到自己能进入决赛。尤其是看到了老师、同学们为我投票鼓劲,我十分感动。”8月2日,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落下帷幕。马修以其精彩的表现,向世界展示出一个与众不同的哥伦比亚,最终获得好成绩。
“比赛结果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但是既然进入了决赛,我也想要冠军,可惜最后一场我紧张了,这让我有点后悔。”虽然比赛留下了小小的遗憾,但马修收获到的,绝不仅仅是一张奖状。“通过‘汉语桥’,我认识了更多喜爱中文的外国朋友。”比赛期间,马修与世界各地的参赛选手一起生活,喜爱的中国美食、难忘的旅游经历、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都是他们日常中交流的话题。至今,马修与他们还保持着联系,他说:“这份友谊是一辈子的!”
梦在继续,带给中国一个“新的哥伦比亚” 为表彰马修在“汉语桥”比赛中的精彩表现,以及他在学习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中付出的不懈努力。国家汉办又一次为他颁发了留学奖学金。这次,马修可以在中国留学三年。当被问起想去哪所学校学习的时候,马修不假思索的回答:“大外。”其实,马修与“汉语桥”的小伙伴们曾约定要一起去北京,可是,当想到了在大外学习的情景,校领导、老师、同学们都对他关怀备至,他舍不得这里。
9月中下旬,马修受邀拍摄我校汉学院留学生教育宣传片,再次回到大外,他感慨良多。接受采访时,马修激动地说:“大外就像我在中国的一个家。这里的每个人都对我太好了。这次我回来,不但老师们还认识我,就连我从综合楼走过,阿姨们还大声的喊着‘马修,你回来啦!’,太让我感动了。我要再次到大外学习!”
29日,校长孙玉华为马修颁发了我校首个海外优秀校友奖。看着鲜红的奖状,马修害羞而又幸福地笑了。“学校给我这个奖,我很感激。校长刚刚对我说谢谢,我很惭愧。我在‘汉语桥’、包括现在用到的所有中文,几乎都是在大外学到的。我想跟大外说谢谢。” 长久以来,支撑马修学习汉语的不仅仅是那个“小小少年”的汉语梦,还有一个美丽的哥伦比亚梦。学习汉语之后,马修经历了由好奇,到向往,再到震惊的过程。他发现,在孔子学院听到的中国远比不上自己亲眼看到的中国。利用假期,马修游览了北京、长沙、哈尔滨、苏州、大理等9个美丽的中国城市。“我喜欢一个人扎进中国人堆儿里,大家不会因为我是外国人而特别对待我,我能感受到中国人的热情,看到真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
想到自己对中国不断改观、认识的过程,马修决定,要用自己的力量为哥伦比亚“做代言”。“许多人记住的是哥伦比亚以前的样子和不好的地方,我想为大家介绍一个‘新的哥伦比亚’。”毕业后,马修打算在大连创业,专门销售哥伦比亚的特色物品,让更多的人认识当今的哥伦比亚,了解哥伦比亚的文化,就像当初他重新认识了中国一样。“近二十年来,哥伦比亚变化很大,有很多好的东西,也有很多喜欢学习的人。而且,她是世界上鸟种类最多的国家,还有世界上最好的咖啡豆,亚马逊森林,雪山,还有印第安人亲手制作的工艺品……”马修在向我们“秀”哥伦比亚的“好东西”时,别提有多自豪了!
三年前,那个只会用滑稽的声调说“你好”的汉语门外汉,三年后,已然成长一名谙熟中国的汉语小达人。凭借着学习的热情、坚定的信念、积极的实践和不懈的努力,现在的马修,已经能同你侃侃而谈,愉快地分享彼此的见闻,以优异的成绩通过HSK考试,带着奖学金留学大外,夺得第十四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美洲洲冠军、全球第五名,获得大连外国语大学首个海外优秀校友奖……马修的汉语之旅仍在继续,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位阳光帅气的哥伦比亚小伙子吧!(徐莉 董泓每 刘思琪)
责任编辑:徐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