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意阿语系 图片来源:意阿语系
2016-06-01 次
2016年是中埃文化年,中国和埃及两国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为助力中埃文化年,提高阿拉伯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东北地区兄弟院校之间的交流,我校意阿语系联合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处于5月27日至28日举办了“2016中埃文化年-首届东北地区模拟阿拉伯国家联盟会议”。
5月27日下午3:30,会议在励学楼417室开幕。开幕式由俄意阿联合党总支副书记邹黎明主持。刘风光教授代表教务处致欢迎辞,她简要介绍了我校和意阿语系的发展建设情况,学校的国际化办学特色及对学生创新实践和学术能力培养的重视,并表明,我校作为东北地区最早建立阿拉伯语专业的高校,在专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非常愿意为国内特别是东北地区的阿语教育与文化交流贡献一份力量。她表示,在此次模拟国际会议上,青年学子一定能够表现出蓬勃向上的进取精神,求知探索的研究精神和开拓思辨的创新精神,就本次会议议题形成青年学子自己的合理建议,从而为中东地区和平进程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学教授大力克·侯赛因博士在会上宣读了埃及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侯赛因·伊卜拉欣的致辞。致辞中对中国和埃及60年的合作发展进行了回顾,指出使馆文化处与大外意阿语系共同举办的东北地区模拟阿拉伯国家联盟会议,将成为东北地区庆祝中埃文化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为丰富文化年的形式和内涵增砖添瓦;希望学子们在会上能够表现出应有的风采和学术水平,在讨论中明确观点,在辩论中寻找合作共赢契机,最终形成解决问题的合理途径,为阿拉伯国家的和平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最后,本届模拟阿盟会议主席、东北师范大学蔡钰杰同学发言,他表明青年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在心中播下中埃友谊的种子,对维系两国人民世代友好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他鼓励青年学子通过本次模拟阿盟会议的平台,积极发出自己的政治声音和见解,一起为呈现一场精彩的会议而努力。我校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傅琼,阿语学科带头人吴宝国教授,来自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大连海事大学和我校的师生代表,以及我校意阿语系师生1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5月28日上午8:30,模拟阿盟会议于承志楼609会议室召开。会议采取双代表制,5所学校的56名选手代表28个国家就叙利亚问题进行磋商。整场模拟阿盟会议进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是“各国代表”就“叙利亚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代表”发言铿锵有力,“对立”双方就“停火”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争执不下;会议第二阶段的议题重点转移到了“叙利亚人道主义救援”和“打击伊斯兰国”等问题,各方观点不一,为利益不同的双方展开周旋,会议陷入胶着状态,“代表”们引用联合国宪章规则呼吁和平及开展人道主义援助,会议达到高潮;第三阶段从下午1:30开始,经过一上午的讨论之后,“代表们”起草了两份决议草案。由于两份决议草案的立场观点截然不同,“各国代表”激烈辩驳,冲突迭起,会议再度进入白热化状态。最后会议投票,通过了第一份决议草案,在“代表们”热烈的掌声中,“叙利亚问题”形成了最终的解决方案。整个会议程序流畅顺利,“代表们”准备充分,思维缜密,发言内容充实有力,立论辩论有理有据,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政治外交会议。 在一天的交流交锋中,会议主席团根据学生们在文件准备、现场礼仪、发言建议等方面的表现评选出了优胜者,会议顺利落下了帷幕。本次会议积极响应国家对外交流的举措,为中埃友好交流贡献了一份力量,也为东北地区青年学子搭建了一个能够阐述自己对中东地区事务的看法,放飞“外交”之梦的平台。通过会议,青年学生聚焦世界形势,坚定和平信念,关注与本专业相关的当代政治问题,表达自己对中东局势的观点和看法,对于深化学生的专业认知和理解,增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术精神,提高综合能力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光明网、搜狐网、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大连新闻网、大连天健网、旅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周丽军)
附: 获奖名单 最佳代表奖: 叙利亚全国联盟代表 李汶素、张怡陈(大连外国语大学) 杰出代表奖: 美国代表 高文君、陆彦君(大连外国语大学) 沙特代表 杜宇萌、宁英文(大连外国语大学) 最佳外交风采奖: 中国代表 张之恒(大连海事大学)、谭英鑫(大连外国语大学) 埃及代表 徐志伟、王广健(大连外国语大学) 最佳角色扮演奖: 叙利亚阿萨德政府代表 徐健、庄鹏宇(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 阿联酋代表 万小慧、王霁欢(大连外国语大学) 最佳立场文件奖: 伊拉克代表 赵静静、易佳佳 (黑龙江大学) 突尼斯代表 梁霄、胡珺妍(哈尔滨师范大学) 荣誉提名奖: 利比亚代表 任晓飞、张正坤(黑龙江大学) 俄罗斯代表 郎山、郑晰妤(哈尔滨师范大学) 索马里代表 陶仁辉、马景萱(大连外国语大学)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