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国际交流处 图片来源:国际交流处
2016-06-17 次
日前,由我校承办的教育部2016年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项目之“辽宁印象”圆满结束。6月16日,简短而热烈的闭营仪式在我校承志楼601会议室举行,副校长杨俊峰、香港科技大学教师李淑芬出席了闭营仪式,来自香港高校的35名大学生和我校国际交流处工作人员共同参加了闭营仪式。仪式由国际交流处副处长傅琼主持。
仪式上,来自香港公开大学的林威达同学和来自香港教育大学的黄垌钰同学作为学员代表发言,他们首先向我校成功举办本次交流活动表达诚挚的感谢。林威达同学表示,本次交流活动是他的第一次东北之旅,在短短的12天交流活动中,他体会到了南北双方在教学方式、日常生活和文化底蕴等方面的差异,感受到了东北人民的豪爽与热情,结识了朋友,开阔了眼界,收获匪浅;黄垌钰同学表示,在大外交流、学习过程中的很多细节让她深切地感受到宾至如归般的温暖温馨,大外人细致、贴心的引导和照顾更是成为她此次交流活动中最美好深刻的回忆。 闭营仪式中,副校长杨俊峰为香港三所高校学生代表颁发了交流活动结业证书,向领队师生赠送了交流活动纪念牌。他祝贺香港师生愉快、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交流活动,感动于香港师生的认真、真诚与配合,希望大家通过对大外教育文化的了解、对辽宁独特文化底蕴的感受,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自我。 闭营仪式结束后,国际交流处工作人员与香港师生代表共同参加了“两地师生交流活动心得”座谈会。会上,香港三所高校师生代表先后发言,感谢我校为香港师生提供这样的机会,体会东北独特的文化蕴含,感受大外全力尽心的付出,每天的交流活动都记忆深刻,每次的参观考察都充实丰富,处处感动于大外对香港师生的关心和照顾。国际交流处工作人员对在座师生的鼓励表示感谢,表示我校将不断提升项目内涵,扩大交流范围,并真诚欢迎更多的香港师生来大连、来大外做客。 6月7日至15日,香港师生分别在我校、旅顺、大连和沈阳,与我校师生共同参加了文化讲座、中国文化知识竞赛以及两地文化考察等系列交流活动。题为《大连百年》、《东北民俗》和《旅顺历史》的三场文化讲座,旨在让香港师生充分了解内地、认识东北、熟悉大连。刘俊勇教授就“旅顺历代名字演变”、“近代史中的旅顺口”等大连历史文化知识作了详细讲解;李玉君教授介绍了东北概况、东北族系和名称的演变以及表现形式;我校教师杨冬详细介绍了旅顺口的地理位置、地形及近代旅顺口区的沧桑历史,强调了旅顺口由古至今的重要战略地位及意义。“中国文化知识竞赛”,以促进两地交流、弘扬中华文化为宗旨。两地师生共同参加,各展才智,增进彼此间的交流和互动;期间的文艺表演诠释了中华才艺的魅力。端午节包粽子活动中,香港师生,汉学院国际留学生和我校师生共同学习包粽子,深切体会“粽香情深”。音乐系主办的民族乐器体验和团委主办的舞蹈赏析,让香港师生和参加活动的汉学院的国际留学生共同深切感受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加了对中国传统事物的了解,体会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的团结拼搏的趣味运动会,通过各类趣味体育活动,促进了两地学生互相了解、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英语学院主办的“振兴杯”英语演讲比赛诚邀香港师生观摩比赛,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向远道而来的香港师生介绍我校的教育成果,让香港师生了解我校学生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香港师生通过“大连城市文化行”、“大连生态文化行”以及“旅顺历史文化行”的考察交流活动,充分感受了大连及旅顺的历史风情及社会发展;6月13日至15日,在沈阳,香港师生通过 “辽宁抗战历史文化行”、“辽宁历史文化行”和 “沈阳城市文化行”的考察交流活动,加深了对清前历史、东北近现代史以及现代东北社会发展进程的了解。 为加强与香港高校在人才培养和科研方面的合作与交流,我校本年度携手香港科技大学、香港教育大学和香港公开大学,共同参加了由我校承办的第四届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之“辽宁印象”交流活动项目。通过交流活动,旨在让更多的香港师生有机会来辽宁、来大连、来大外学习、考察和开展科研工作,为帮助香港师生了解内地、熟悉国情提供条件;同时,以我校与香港高校现有的合作与交流为基础,不断创新交流模式,不断寻求与香港高校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深化学科共建,促进两地教育领域的协作与发展。(胡月、苏巧明、李伯钦)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