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2016年赴俄语、西语国家及韩国孔子学院志愿者岗前培训班结业典礼

稿件来源: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办公室 图片来源: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办公室

2016-06-20

    6月17日上午,由国家汉办主办、我校承办的2016年赴俄语、西语国家及韩国孔子学院志愿者岗前培训班结业典礼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校长刘宏、副校长商建华、副校长杨俊峰、总会计师金传一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来自全国54所高校的173名顺利完成培训任务并即将赴任海外的志愿者学员共同参加了结业典礼。典礼由副校长杨俊峰主持。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8.jpg 

    在典礼开始前,大屏幕上播放了志愿者们培训过程的回顾短片。短片记录了学员们从开班仪式到专业课程、从中华才艺课堂到安全培训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珍贵的镜头让学员们时而笑语不断,时而热泪盈眶。

    结业典礼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副校长杨俊峰宣读了结业学员名单和优秀学员名单。伴着激昂的乐曲,学员代表们走上台,从校领导手中接过凝结着汗水与希望的结业证书和优秀学员证书。

    来自东北大学的学员丁梁和来自北京语言大学的学员曹广赛代表全体学员发言。他们表示,大外的热情好客、授课教师的尽职尽责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细致周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六周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生活,学员们不仅学习到了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的知识,更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了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在汲取授课教师的宝贵经验及学员们互相交流的过程中,大家逐渐加深了对孔子学院志愿者“三感三情”的认识,明确了自己肩负的时代使命,坚定了为传播中华文化做出积极贡献的信念。

    随后,校长刘宏致辞。她对顺利完成培训课程和任务的志愿者们表示祝贺,对参加本次培训的各位老师和管理者们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并对志愿者们在培训的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的学习能力给予了肯定。以我校师生参加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沈阳及美国硅谷专家大连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论坛活动的翻译工作为例,刘校长指出中国正在走向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路上,中国的崛起与进步正在得到世界的接受。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本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独特性,积极学习、继承和传扬中华传统文化对我国在世界上赢得普遍认同和尊重、与各国加深相互合作、促进世界美好和和平都具有积极意义。在座的志愿者们是中华民族友好与和平的使者,是中华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承载者和代言人,更是人类美好家园的建设者,她希望各位学员加强学习,进一步明确和坚定自己的使命,为传播中华文化、为早日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据悉,2016年赴俄语、西语国家及韩国孔子学院志愿者岗前培训班自5月初正式开班至今,历时六周。我校设置了总计346课时的培训内容,并外聘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专家开展了15次高水平的学术讲座,举办了8次学员集体学习研讨活动、8次模拟课堂小班试讲,完成了9项中华才艺、4个语种9个班型的赴任国语言课程的教授。培训内容包括志愿精神与汉语教师志愿者内涵的解读,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涉外教育指南,赴任国语言等四个领域的模块课程。培训结束后,顺利毕业的志愿者们将于近期陆续赴海外任教,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使者。(孙梅轩、董泓每)

附:

校长刘宏在2016赴俄语、西语国家及韩国孔子学院志愿者岗前培训结班典礼的致辞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为即将赴俄语、西语国家及韩国孔子学院的志愿者们举行培训结业典礼!在此,我谨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对顺利完成培训课程和任务的各位志愿者,表示衷心的祝贺!对参加培训的各位老师及管理者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本次培训,我们为来自全国54所高等学府,共计173名志愿者,于六周的时间之内设置了总计346课时的培训内容,外聘全国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家,开展了15次高水平讲座和8次集体学习研讨活动。培训设置包括志愿精神与汉语教师志愿者内涵解读、汉语教学能力、中华文化传播能力和涉外教育及指南,以及赴任国语言四个领域的模块课程。培训期间,志愿者们均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和极强的学习能力,以乐观勤奋的精神和极高的热情参与课程讨论。看到大家在短短六周的时间里能够在各方面收获颇丰,我为大家感到高兴的同时,也深感欣慰。在你们每一个人的身上,我们看到了青春的力量和追梦的精神,看到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这个美丽的初夏,勇于追梦的你们,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的校园增添了一抹更加亮丽的青春色彩!
 与此同时,志愿者培训也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提高了大连外国语大学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水平。就在今天清晨,我看到了2016年辽宁省各高校专业的最新排名,除了我校传统的外语专业以压倒性优势,毫无争议位列第一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也成为唯一上榜的四星级专业。正是我校多年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才带动我校汉语国际教学事业的发展。

   今天,我也想借这个机会,与同学们分享两则我校师生参与的活动。一是德国总理默克尔访问中国行:本月14日,默克尔总理到访沈阳,我校派出6名教师和数名学生,参加了总理一行的相关翻译工作;第二个活动是2016年美国硅谷专家大连行•高端人才创新创业论坛活动,本次活动传达出了一个中德合作的新理念:中德政府和企业未来应共同活跃在第三方市场,包括基础设施、能源、交通、环保、农业和医疗等。我校刘立教授参与大会发言,两位英语教师担任同传翻译,我本人也参加了昨天的论坛启动仪式。我校为区域社会发展所承担的翻译工作,是中国当代成长和进步中的大学理应负起的服务社会的使命!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志愿者,我们更应该看到,西方社会对中国态度的转变:于我个人而言,我看到了西方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友好、平等、合作的态度;我也看到了全球创新领域最前沿的专家对中国北京、上海、杭州、昆明、大连等城市创新驱动力的关注和寻找合作机遇的渴望!中国正在走向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路上,中国的崛起与进步得到了世界的接受。我们再将视线转到美国前参议员,现已85岁高龄的麦克•葛莱弗尔在纽约联合国记者会上对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计划的评价:他首先批评了美国政府“背着枪”大肆推销所谓“民主制度”到世界各地的错误做法,以及掩藏在这种行为背后妄图继续维护自身世界霸主地位的美梦——正是这种做法使当今世界变得更加混乱和不公平,但他强调,在这个被美国搞得一团糟的世界里,他本人仍然保持乐观,因为放眼当今世界,有一个最好的世界性解决方案已经浮出水面,这个方案来自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我们的“一带一路”计划!他特别强调:这一计划虽符合中国利益,但中国没有任何称霸世界的企图。从“一带一路”计划中,他“看到了解决美国问题的方案”,因为“美国的领导地位正在失效,世界正缓慢地认识到这一点。中国的领导虽不完美,但眼下我认为他们的方案是通过经济利益能够融合世界的唯一解决方案,我认为这是一条走向和平之路。” 我认为,作为一位饱经政治风雨的85岁政治家,麦克•格莱弗尔的发言揭示了“一带一路”倡议中隐含的哲学力量以及中华民族处世之道的智慧。

   这三个案例很好地反映了当今我们的祖国在世界中逐渐上升的国际影响力以及话语权,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志愿者,我希望学员们能够从其中更加明确和坚信自己的使命。欧盟“经济一体化”计划、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蒙古的“草原之路”计划、韩国的“欧亚”倡议、以及俄罗斯提议的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等,都反映出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和梦想的追求!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梦和民族梦,我们的“中国梦”只有在全球各国经济与文化的互动与对话中,才能得以实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华文明绵延至今,这就证明了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因此我们要坚信,世界上不仅有“民主”和“科学”的理念,更有“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辩证关系”、“中庸之道”的哲学思想和“仁、义、礼、智、信”的儒家学说,这些思想结晶应成为全人类普世价值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我们的价值观也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认同和尊重的价值观时,我们才能与世界各国人民真正建立起彼此尊重和彼此真诚合作的关系!我们中华民族才能为世界的美好与和平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中外友谊桥梁上的文化使者,我们的孔子学院志愿者们也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华民族才能以巍峨的姿态再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今天,我们的志愿者们,正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为了世界的美好与和平而出发。因此,虽然即将别离,此刻我的内心却没有伤感,更多的是对志愿者们的期望和祝福。你们要时刻谨记——你们是中华民族的友好与和平使者,是中华民族语言与文化的承载者与代言人,更是人类美好家园的建设者!最后,我想借用北京大学蒋一笑同学在开班典礼上的发言,作为对志愿者们的祝福——让我们为了建设和感受更加美好的世界勇敢出发吧!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孙梅轩

责任编辑:孙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