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来源:宣传统战部 图片来源:宣传统战部
2014-01-08 次
1、教育部批准我校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4月18日,从辽宁省人民政府传来喜讯,根据《教育部关于同意大连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的函》(教发函[2013]73号),我校正式由“大连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5月29日,学校举行“大连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发布会”,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等各级部门领导,与我校领导、各级主要新闻媒体、校友代表、离退休同志代表、在校师生代表近400人喜聚一堂,共同见证大外发展史上的重要时刻。我校建立“更名大学专题网站”,集中展示办学成就,开辟“师生热议大学更名”等专栏登载社会反响等。学校成功更名寄托了社会各界的发展共识,凝聚了几代大外人的夙愿梦想,饱含了全校师生的砥砺耕耘。从此学校进入了“大连外国语大学”时代,开启了学校发展的历史新纪元。
2、校长孙玉华荣获普希金奖章,俄联邦总统普京亲自颁奖。11月4日,恰逢俄罗斯民族团结日,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亲自向我校校长孙玉华教授颁发了国家奖章——普希金奖章,以表彰她在俄语教学领域为促进两国交流、巩固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突出贡献。本届获奖者还包括一名俄罗斯和一名波兰学者,校长孙玉华是本届获奖者中唯一的中国学者。俄罗斯国家电视台、中国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凤凰卫视等数十家中外媒体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普希金奖章”由世界俄语学会于1977年设立,从1999年开始由俄罗斯联邦总统签署且颁发,以表彰在文化、艺术、教育、人文科学及文学领域取得突出成就,为研究及保存俄罗斯语言与文化遗产作出巨大贡献的俄罗斯或外国公民。目前,我国已有包括前国家主席江泽民、前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前国防部长曹刚川,以及资深翻译家金亚娜等在内的数十位国家政要和学者获此殊荣。
3、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培养博士项目”顺利通过评审。1月,我校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在教育部第三轮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获得与南开大学、同济大学等参评学科相同分数,位居92所参评高校前列、辽宁省高校第一。10月,在辽宁省教育厅开展的“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立项学科的中期调整工作中,“外国语言文学”升级调整为“特色学科项目”;3月,在辽宁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评选工作中,副校长刘宏负责的《语言文化学》、霍跃红负责的《学科研究动态》获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常俊跃主持的《CPA模式下研究生研究能力培养探索》获辽宁省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研究项目。8月,任晓丽负责的《中韩文学与文化研究》获辽宁省研究生精品课程项目;4月,学校新增“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和“软件工程”两个本科专业,实现法学类专业的突破;5月,英语专业在辽宁省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评价中名列榜首;8月,副校长刘宏负责的“东北亚地区比较文化研究”创新团队入选“2013年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11月,我校授予博士学位的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东北亚外交外事高端人才培养项目”顺利通过加强建设后实施的可行性评审,我校将实现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成为辽宁省63所本科院校中20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该项目的实施开展更将填补国家该领域的空白。学科专业建设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是学校多年来坚持开放办学、特色兴校结果的体现,对于促进我校学科交叉与融合、改革传统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体制机制、逐步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4、我校国际交流工作稳步开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再上台阶,海外孔子学院增至7所,居省内高校之首,学校作为上合组织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顺利实现招生,高水平国际化大学格局逐步形成。(1) 国际交流工作稳步开展:2013年我校顺利完成教育部“香港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及中央政府驻香港联络办公室“香港文化教育考察团”等5个团组共计230余人的接待工作;成为教育部“意大利政府奖学金大学生来华留学项目”接收单位和国家留学基金委“多语种出国留学预备人员培训项目”承办单位;圆满完成多项上合组织大学、国家汉办委派的任务;成功搭建了国际交流工作国家级战略平台。全年与26个国家和地区的179所院校建立实质性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签署协议49份,其中新签院校协议25份,新增项目协议24份。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圭亚那、香港等5个国家和地区的25所院校新建友好合作关系;英语国家友好院校数量增加到18所,增幅达33%;与香港4所大学新建了合作关系,实现我校与中亚地区及英语国家交流合作的全新突破和快速发展。全年共接待来访团组71个,来访客人近200人,派出7个团组,14人次,出访日本、韩国、香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和地区。派出教师27人赴海外学习、进修、访问、参加学术交流,派出学生774人赴海外留学和实习,执行108项交流协议。全年聘任来自16个国家的外籍专家教师134人次。今年,我校共有来自60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1481人次。(2)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展顺利:我校承办“赴欧美孔子学院/课堂志愿者储备培训”,“孔子学院院长岗前培训”和“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外派汉语教师岗前培训”,这是我校连续第三年承办孔子学院院长岗前培训,累计培训孔子学院院长427人。外派汉语教师岗前培训首次在我校举行。由一个单位同时承办这两项重要的培训,目前在国内尚属首次;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分别批准我校承办巴西利亚大学孔子学院与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至此,我校共在海外设立7所孔子学院,辽宁省共有9所高校在海外承办20所孔子学院,我校成为省内高校设立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高校;12月7日,校长孙玉华荣获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首次从中方大学校长中评选的“孔子学院先进个人”奖,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亲自颁奖。(3)我校作为上合组织大学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顺利实现招生:上合大学校办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管理模式、工作机制等进一步完善,项目优势和前景吸引众多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参与。本年度,共派出30名学生赴国外学习交流,接收来华留学生7名。5月,上合组织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校长孙玉华在上合组织第六届“无国界教育”教育周活动暨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第三届校长扩大会议上做主题发言,并签署区域学、生态学、能源学、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等5个方向的框架合作协议等;6月,“能源学”方向项目院校第二次工作会议召开,该方向已与外方成功实现学生互派;同月,在我校召开的第二届上海合作组织大学中方项目院校工作会议暨校办工作会议上,上合大学研究中心及上合大学基地正式揭牌;9月,“区域学”方向国际会议暨“区域学”方向中方项目院校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我校成功召开;10月,“上海合作组织大学生态学中方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成为上合大学7个方向中第一个分方向研究中心;上合大学本年度启动本科阶段招生试点工作,9月首先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30人,为中方各方向的发展进行了人才储备,为硕士、博士层面的人才培养提供了生源。
5、我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取得重要成果。(1)教学成果整体水平明显提升:校长孙玉华负责的《高级俄语综合课》、刘利国负责的《日语翻译》两门课程入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并将在“爱课程”中国大学精品开放课程网站上线;孙玉华、刘宏的《大学俄语阅读教程1》,杨俊峰的《全新主题大学英语》,陈岩的《标准商务日语会话(第一册)》,常俊跃、夏洋、赵永青的《美国历史文化》,王绍平、卢晓娟、李丹莉的《读写译教程学生用书1、2》等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2项教学成果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在一等奖奖项数量上有新的突破,整体成果水平较以往有明显提升。分别为孙玉华的《国际化、创新型俄语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邹德艳的《模拟现场口译训练模式的创新实践》、常俊跃的《英语专业“内容•语言”融合教学整体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获一等奖,张雪的《建构主义视阈下英语笔译教学模式优化研究》、祁瑞华的《外语专业为主文科院校特色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王斌的《基于海外实践基地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获二等奖,杨俊峰的《英语专业口译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黄滔的《对比修辞理念指导下的英语公共演讲教学研究》、王绍平的《外语院校公共外语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宫伟的《日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管理体系改革与探索》、郝利群的《IT知识与英语语言教学的结合(教材)》、何素艳的《MATLAB软件辅助线性代数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获三等奖;英语专业获评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件作品在辽宁省教育软件大赛中获奖。分别为杨俊峰的《国际商务礼仪》、刘虹的《装饰基础》多媒体课程获二等奖,李绍华的《NET实训》多媒体课程、康卉的《英语基础写作教学网》网络课程获三等奖,李民的《多媒体韩国语发音课程》、李季的《直接金属艺术表达》、刘军晔的《平面构成》、杨琳的《奢侈品品牌赏析课程》、李冬的《西班牙国粹——弗拉门戈》多媒体课程获优秀奖;柳振万、肖爽、任晓丽、李文萍、彭文钊五名教授被评选为第四届校级教学名师;德语系王婀娜、文化传播学院陈迪强分获我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外语组和非外语组一等奖。(2)实践教学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大连外国语大学—美国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文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实现了我校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零的突破。继“大连外国语大学—美国迪斯尼旅游管理海外综合专业实践基地”之后,本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吉田拉链(YKK)有限公司教学实践基地”、“大连外国语大学—中央编译出版社教学实习基地”获批辽宁省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此外,音乐系与大连市第44中学,日本语学院与大连仓敷橡胶零部件有限公司、大连吉田建材有限公司,国际艺术学院与大连摩玛博莱德有限公司等签署了教学实习基地合作协议;继“数字化同声传译实验教学中心”之后,本年度“国际艺术学院综合实践中心”获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个项目获批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其中甲类10项,乙类10项。
6、我校教师公寓、综合服务中心(二期)及研究生(留学生)公寓项目建设进展顺利。3月7日,全校教职员工高度关注的教师公寓、综合服务中心(二期)及研究生(留学生)公寓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其中,教师公寓、综合服务中心(二期)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共计37个建筑单体。研究生(留学生)公寓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截至10月31日,教师公寓全部建筑单体顺利封顶,现已全部主体验收合格。研究生(留学生)公寓项目计划于2014年3月全部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
7、我校科研工作取得丰硕成果,为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打下坚实基础。本年度,我校共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56项,居历年之首。柴红梅的《中国东北都市空间与日本作家殖民体验的文学书写》、徐彬的《劳伦斯•达雷尔研究》、方丹的《美国印第安文化与路易斯.厄德里克小说研究》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获批数量居历届之首;刘丹的《美国后现代小说的科技伦理研究》、邹德艳的《交替传译的工作记忆认知研究》获批教育部一般项目立项;徐彬的《伦理选择与价值评判——劳伦斯•达雷尔研究》获博士后基金资助,其博士论文《劳伦斯•达雷尔< 亚历山大四重奏>中的自我嬗变》获评上海市研究生优秀成果(博士论文);22个项目获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立项,获批率再创新高;王丹的《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研究》获批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立项,是我校第二次获批此项目;11个项目获批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16篇论文、2部专著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26篇论文获大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朱玉荣的《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转轨国家贸易自由化研究》、徐彬的《劳伦斯•达雷尔重奏小说研究》、任晓丽的《李钰文学研究》、柴红梅的《二十世纪日本文学与大连》等4部学术专著获大连市学术专著出版资助,超历年获批数量;8部著作获大连市科学著作奖;此外,校长孙玉华被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评为“2012年9—10月认真负责的鉴定专家”,其担任会长的辽宁省外国文学学会被辽宁省社科联评为“辽宁省社科类先进社团”,她本人获评“优秀社团工作者”称号;《日语知识》、《英语知识》成功转型为学术杂志《东北亚外语研究》和《语言教育》后,首刊正式发行。
8、我校学生在各项赛事中频获佳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日本语学院李泽楠、赵冰清、唐申涛、李君分获第24届“佳能杯”日语演讲比赛大学专业组一、二等奖。研究生汪逸晨获“笹川杯”全国高校日语语言文化知识大赛个人赛二等奖,其与赵元泉、唐婉秋组成的团队获“优胜团队奖”。王维娜、高千叶分获全国口译大赛——“永旺杯”第六届多语种邀请赛日语交传组、同传组三等奖。刘畅获第十三届日中友好中国大学生日语本科毕业论文大赛文学组三等奖。唐婉秋、陈杰获“第三届中国大学生日本国情知识竞赛”二等奖。孙倩莉、唐申涛分获第10届德岛作文演讲比赛最优秀奖和鼓励奖。林雨获大连市第九届“小金桥”日语演讲比赛三等奖;英语学院夏德彤、单迪、任桥分获“我的梦”中美青少年中英文作文大赛美国赛区大学组一、二等奖和国内赛区二等奖,另有苏曼等11名同学获美国赛区大学组优秀奖。林丹莉获首届“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一等奖。赵天一、陈曦明、王文婷、张溢华获第25届韩素音青年翻译竞赛英译汉组优秀奖。徐鑫、任桥、王佳莹分获“我与外教”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和优秀奖。林丹莉获2013全国模拟亚太经合组织大赛最具潜力奖。关宇辰、张溢华获第十七届外研社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三等奖。赵鑫获第19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辽宁赛区决赛一等奖。王天时、夏德彤获第二届东北地区英语巡回辩论赛最佳辩手称号。张恺获“外研社杯”辽宁省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冠军,全国决赛二等奖;应用英语学院研究生闫向南、魏楚格分获第三届全国口译大赛(英语)东北大区赛第一、第二。江佳宸获欧盟“青年在行动”演讲比赛征稿活动特等奖。梅子健获辽宁省首届未来职场精英挑战赛总决赛优秀奖。洪文东、研究生周琳和张靖靖分别摘得大连市第十七届“枫叶杯”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组冠军桂冠、成人组银奖和铜奖;俄语系李晓娟、李月、吴丹凤、许林分获“‘俄罗斯文艺’文学翻译奖•第五届全球俄汉翻译大赛”二、三及优秀奖。研究生陈红获第二届“国际友城青年节”“大学生文化、艺术、体育生活”专题研讨会演讲竞赛第二名。张开然、帅俊分获2013年全国高校俄语大赛低年级组、研究生组一等奖。雷婷获“全国口译大赛——‘永旺杯’第六届多语种邀请赛”俄语交传组三等奖。曹子萌与英语学院周宁分获大连市大学生“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三等奖和优秀奖;意阿语系刘尧的翻译作品获全国歌词翻译大赛三等奖;法语系杨淑晴获全国口译大赛——“永旺杯”第六届多语种邀请赛法语交传组三等奖;韩语系施梦雨、刘奔、刘红分获辽宁省韩国语演讲比赛最优秀、三等奖和优秀奖。范家宁、金政佑、张瑞∕王梓组合分获大连市首届高校大学生韩国歌曲大赛一、二、三等奖。张婉璐、朱蕾、孙林及软件学院的赵思雨分获第三届“大外韩国文化院杯”韩语演讲比赛二、三等奖;国际艺术学院学生作品《海之炫》获大连首届墙画艺术大赛三等奖,作品《海之情》、《海之怀》获优秀奖;经济与管理学院8名学生组成的两支团队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辽宁赛区决赛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中,进入100多支参赛队伍前20名;文化传播学院毛民生获第五届大连高校大学生博睿论坛个人一等奖;软件学院学生14项作品分获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三等奖。
9、我校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为学校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和智力支持。学校党委充分认识到文化建设对党建工作的引领促进作用,以改革创新精神提出了“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新思路,并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学校制定《大连外国语大学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分层次、按步骤开展活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全国两会精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强化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科学发展的能力水平,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完成第四轮科级干部竞聘工作,新任科级干部77人,充实了干部队伍的后备力量。全力推动学校教育改革稳步发展,取得了系列成果:在省委高校工委部署开展的“辽宁省党建工作创新奖”评选工作中,我校“以大学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创新项目,荣获辽宁省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奖;校党委书记柳振万教授的论文《以大学文化建设推动党建工作创新发展》荣获由全国党的建设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评选的“十七大以来全国高校党建研究成果”三等奖;应用英语学院党总支的基层党建项目《校村共建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基地》荣获“全市高校党建品牌”二等奖;任德成、王建敏的论文《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先进性长效机制研究》,周丽军的论文《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分获“大连高校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党建理论研讨会征文”二等奖和优秀奖;辅导员李宁的论文《从高校辅导员的视角解读十八大报告》入选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日本语学院学生冯洋获“绿色中国2013环保成就奖”杰出环保领军人物称号;我校被授予“辽宁省高校‘千名辅导员万家行’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大学生艺术(舞蹈)团获首批辽宁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优秀艺术社团;张秀春获首届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并被评为第二批辽宁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刘昱获评辽宁省高校思政课教师“结对子”活动先进个人。张艳宏获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彩教案三等奖;“红色时尚,永远跟党走”大学生宣讲团活动获第七批辽宁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A类精品活动;辅导员梁若冰的《党员谈心室》被评为辽宁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青年志愿者联合会获评辽宁省高校大学生学雷锋先进集体;大学生记者团获由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等共同举办的“校园攻略大赛”征文活动优秀组织奖;我校在辽宁省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中获短剧、导演、表演、指导教师等一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奖等多项大奖;学生民管会网站被评为辽宁省高校主题教育示范网站;社团联合会获“大连市十佳大学生社团联合会”称号,模拟联合国协会获“大连市十佳大学生社团”称号,学生就业与创业联合会获“大连市明星大学生社团”称号,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协会获“大连市优秀大学生社团”称号。学校召开新闻宣传工作会议,统战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校长孙玉华受聘为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名誉会长,副校长刘宏当选为副会长,日本语学院院长刘利国当选为副秘书长;王丽丹入选2013年度大连市归国留学人员创业英才;举行统战系统喜迎2014新年联谊会;民盟大外支部委员会升为基层委员会并顺利选举出第一届委员会。
10、我校出台《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大学文化建设全面展开。学校坚持“文化立校”战略,不断提升大学办学品位,引领学校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在“崇德尚文 兼收并蓄”的校训精神和“敬业奉献,尚德育人;博学精思,善言笃行;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工作生活理念的指导下,本年度着力开展“四风四感”教育,倡导“知行合一”,举办“知行讲堂”4期、“励志讲坛”14期、开展读一本书(《正能量》)活动,开展楼宇文化建设,按文化旅游理念进行校园绿化美化,学校现有近150个树种,获大连市政府青山工程建设绿化先进单位。首开“音乐系青年教师音乐会”等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推进学校内涵发展。9月18日,我校《大学文化建设实施方案》经多次讨论、整合、修改、加工,提交党委会讨论,最终方案正式出台。《方案》结合具体实际,指出我校的大学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尊重知识、敬畏学术;博采众长、综合创新;知行合一、持之以恒的建设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等方面细化了具体内容,并确定了更名大学后校标及校名题写字体,确定了校内道路、楼宇,校园湖、桥名称,确定了校花校树,校风、教风、学风、政风的表述词,在我校第七届教代会主席团暨民主管理委员会会议上通过无记名投票评选,最终确定《启航》为我校校歌歌词。
责任编辑:徐莉